单身拼不过“有娃的”,为啥?

2016年01月14日09: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单身拼不过“有娃的”,为啥?

  单身的拼不过“有娃的”现象,不仅有损女性的公平就业权,也有损女性的生育权,还会影响女性的生育意愿,甚至影响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在当下的高校毕业生求职季,走访招聘会,不难发现一些求职“奇葩现象”,比如博士生“比不过”本科生,留学“海归”不敌国内“土著”,单身的拼不过“有娃的”。

  对于一些岗位来说,如果本科生跟博士生为企业创造的效益差不多,而博士生对待遇的要求更高,而且本科生还可能比博士生思维更活跃,更有冲劲。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选本科生而不是博士生也就理所当然。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挑选最合适的、性价比最高的,不再过分强调求职者的学历,是回归理性和务实。

  高学历不再受盲目追捧是好事,但是另一些“奇葩现象”,比如单身的拼不过“有娃的”,我们就要警惕背后可能存在的就业歧视。女性在就业市场上历来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婚假、产假等是女性就业路上的“拦路虎”。有些单位写明只招女性,有些单位虽然明面上不说,但是在招聘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男性。而且,进入职场之后,生育问题还会对女性的职业晋升带来显而易见的影响。

  全面放开二孩,意味着女性可能会有两个产假。这会进一步增加用人单位录用女性职工的顾虑,恶化单身女性在就业市场的处境,增大她们的就业压力。之前就有媒体报道,有大四女生在面试中,不下三次直接遇到类似预期生产年龄,家庭事业冲突等问题,甚至有面试官问她准备几年后生孩子。这让她吐槽:“现在放开二孩政策了,以后哪个单位还要女生啊?”

  当然,已经生了孩子的女性求职者,也不是没有烦恼。一些已经生了孩子的女性求职者,在面试时又遇到了生不生二胎,什么时候生二胎,以及怎么处理带孩子和工作的关系之类的问题。一些企业在社会招聘时,对女性的要求甚至从“已婚已育”变成了“已婚,已二胎”。女性求职者真是“压力山大”。

  为争取更好的工作机会,一些女大学生选择在研究生期间就把孩子给生了,然后再来就业。这样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也有利有弊,不仅可能影响学业,生育也将使她们的人生轨迹被动地改变。而且,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女性求职者因生育问题而处于不利地位的现实。

  单身的拼不过“有娃的”现象,不仅有损女性的公平就业权,也有损女性的生育权,还会影响女性的生育意愿,甚至影响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这对我国目前的人口形势以及老龄化趋势来说都不是好事。

  全面放开二孩之后,社会普遍担忧,虽然允许生二孩了,但由于生育成本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并不高。就业压力就是年轻人考虑生不生二孩时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生育产假和配偶陪产假制度,才能让她们放心生育。不过,这些生育配套政策在保障女性的生育权时,也可能提高企业的用人成本,从而使女性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压力。

  在这个问题上,一味批评用人单位缺乏社会责任感不仅不公平,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必然要考虑用人成本。通过制度完善避免由企业独自承担用人成本,平衡女性生育权与企业经营发展间的关系,才能让企业愿意招女性,不管她是单身还是有娃的,也不管她生了几个孩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