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方已经进入一年中最冷季节,气温达到0摄氏度以下,南水北调中线冬季往寒冷的北方送水,是否会“半路结冰”影响江水北送?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中线建设管理局有关部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全长1400多公里,沿途气候差别很大。
据中线建社管理局科技管理部负责人介绍,“冰期输水”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水力学问题之一。国家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时就专门研究了冰期输水的问题,针对结冰期、冰封期、化冰期三个阶段输水都做了详细论证和充分预案。从2008年京石段工程通水到2014年全线通水以来,中线工程已经历了6次冰期输水。从实际运行状况来看,中线工程在冰期输水运行状况正常。
工程进入冰期运行后,中线建管局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水位的变幅,一旦冰盖形成后,控制渠道水位每日升幅不超过10厘米,每日降幅不超过5厘米,确保冰盖下稳定输水。在气温上升的化冰期,为避免破碎冰块影响,在中线总干渠渠道沿线,倒虹吸、涵洞、渡槽等建筑物进口安装了拦冰索,防止流冰期间冰屑进入建筑物内造成冰害。节制闸闸门处设置了防冰冻设施,安装了闸门门槽加热设备,防止冰期运行时闸门冻结,保障沿线节制闸的正常运行。
在北京段北拒马河节制闸前,以及各退水闸前等处设置增氧扰动设备,通过扰动水流,防止附近水体结冰。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配备人工捞冰和破冰机械设备,以备应急使用。
据中线建管局总调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今年北京气温相比往年偏高,北拒马河渠段处的日最低水温约为1.37摄氏度,到目前为止,中线总干渠还未出现明显冰情。中线工程进入冬季输水以来运行平稳,入京流量约为30立方米每秒,今年冬季共向北京输水1.75亿立方米,全线正式通水以来已累计向北京输水超过9亿立方米。
为满足北京用水需求,今年冰期中线工程向北京输水加大流量,冰期输水流量突破了历年冬季输水最大流量。
(来源:人民政协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