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煤科总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成立一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透露,根据有关部门近期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总规模为57亿吨。
根据统计,在57亿吨的产能规模中,正常生产及改造的煤矿39亿吨,停产煤矿3.08亿吨,新建改扩建煤矿14.96亿吨,其中约8亿吨属于未经核准的违规项目。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市场拉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一些煤炭企业未经审批建设了一大批大型煤矿;一些煤矿规避政府审批,批小建大,或在建设设计中不顾资源约束违规设计,盲目扩大生产能力,煤矿投产后超设计能力生产的问题突出。
此次摸清煤炭产能的家底,可以为推进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其根本症结在煤炭产能过快扩张和释放,产能过剩愈演愈烈。自2006年以来,全国煤炭投资累计完成3.6万亿元,累计新增产能近30亿吨。其中,“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2.35万亿元,年均投资近5000亿元。
在煤炭产能快速扩张的背后,煤炭消费需求则明显放缓。2000年以来,我国煤炭消费经历了由低迷向加速,再到低速的过程。其中,煤炭消费由2000年的13.6亿吨,增加到2013年的42.4亿吨,增长212.8%。不过,近几年,煤炭需求大幅下降。2014年全国煤炭消费同比下降2.9%,2015年预计下降4%左右。
正是由于供给和需求不合拍,导致我国煤炭产能过剩愈演愈烈。2016年,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仍面临多重困难和多方面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环境治理等多重因素叠加,预计煤炭需求将进一步减少。加之国内产能释放和进口煤保持高位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市场供大于求矛盾还将十分突出。
抑制煤炭产能快速扩张和化解过剩产能,成为煤炭产业当前最棘手的任务。姜智敏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是做好煤炭这篇文章的关键所在。而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则是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姜智敏分析说,目前,我国有规模以上煤炭企业6850家,煤矿1.08万处,平均单井生产能力不到35万吨/年。其中,小煤矿7000多处(9万吨以下煤矿5400多个),产量不到20%,安全事故占70%以上;前4家企业的产量比重仍然比主要发达国家低,生产集中度低没有实质改变。
此外,多数煤炭企业“一煤独大”问题突出,高灰高硫低值煤占有较大比例,煤炭深加工转化面临诸多问题;一些小煤矿仍是非机械化开采,改造起来难度大,有的根本无法改造。
“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三年暂停审批新建项目、调整制度工作日、关闭退出煤矿4900处,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5000处左右,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使煤炭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姜智敏说。(经济日报记者 林火灿)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