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借鉴之外更有创新

2016年01月11日07:33  
 
原标题:苏州工业园区:借鉴之外更有创新

  中新两国政府间的首个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俯瞰全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1994年,中新两国政府间的首个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并启动。从此,新加坡的先进经验、裕廊工业区的核心竞争力——合理的制度安排、超前的发展规划以及先进的管理方式被引入苏州。经过20多年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苏州工业园区以约占全市7%的工业用电量,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和进出口总额。

  苏州市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翔将苏州工业园从新加坡学到的经验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在苏州工业园区展示馆里有两张图片:一张是苏州工业园区启动大规模建设之前,由规划专家手绘的金鸡湖畔园区鸟瞰图;另一张则是2014年在同一个位置上拍摄的实景照片,两者高度吻合。“规划先行”“规划即法”,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了“一张规划图,管了20年”。

  第二个层次是招商引资的亲商理念。站在投资者角度考虑问题,让苏州工业园区20多年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60多亿美元,9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

  第三个层次是“公共行政管理”。其核心意义是让管理者的管理对象和内容,从初期对企业管理到后期转变为对城市管理的升华,最终让工业园区的建设向新兴城市建设推进。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除了借鉴之外,更有创新。

  在苏州工业园区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资始终扮演了开路先锋和主力军角色,发挥着引领示范的作用。“这是我们借鉴、创新新加坡国有控股公司淡马锡经验的结果。”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说。2005年初,园区在借鉴新加坡淡马锡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立了投资决策、审计和薪酬三个专业委员会,行使园区国有资产控股发展有限公司董监事会的权责。从2012年开始,园区对国资国企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国资国企整体市场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作为新加坡方面的代表,现任中新集团副总裁的林敬文认为,工业园区发展得非常好,在个别方面已经超越了新加坡。“新加坡企业或者新加坡政府应该向园区学习或者借鉴园区的新兴产业发展,包括大众创新、创业等。”林敬文说。(经济日报记者 薛海燕 通讯员 单小辉)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