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名片”助推金融扶贫

2016年01月08日04:49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诚信名片”助推金融扶贫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所到之处,屯屯通了水泥路,路路装上了太阳能灯,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楼房,田地里连片的火龙果和香蕉长势喜人,有些地方还成立了家禽兔业养殖合作社。

  这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田东金融扶贫的缩影。过去,田东县连绵崎岖的山区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群众生活艰苦。近年来,该县把金融改革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以金融改革之力推进农村扶贫工作,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4.63万人降至2014年的6.5万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2205元提高到2014年的4788元。

  信用换“金”想贷就贷

  周兴旺是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大板村村民,过去常年在外务工,回乡后,凭借“为人诚实、口碑好,掌握养殖技术”的信用等级,获得银行贷款发展林下养鸡,年出栏肉鸡3万只,纯收入10万元,甩掉了“贫困帽”。

  在田东,“信用是金”“信用换金”为人乐道。田东县通过建立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与评级系统,对全县7.9万农户信用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入库、评级、授信,很多“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信用村”。同时,还分A、AA、AAA三个等级对全县农户进行信用评级,农户根据自家的信用等级,可获得小额信用贷款,信用等级越高,可获贷款越多。

  田东县还推进“农金村办”,在各村设立了“金融服务室”,协助金融机构进行金融知识宣传、信息采集、贷款调查等,农户足不出村就可办理存取款、转账等业务。截至目前,“农金村办”已累计为5.2万农户办理贷款超25亿元。

  为促进农村产权和资金在农村的流转,3年前,田东县成立了广西首家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将“沉睡”的资源转化成发展资本,促进了农村产权直接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盘活了农村存量资产。截至2015年11月,中心交易农村产权9761宗,交易额近8亿元。

  金融改革助推“造血式”扶贫

  金融改革让贫困户有了钱,然而如何才能把“好钢”用到“刀刃”上?田东县立足于培育“造血式”扶贫“干细胞”,变革农业经营机制,探索出“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模式,帮助贫困农户实现资本积累和技术提升。

  得益于金融部门的扶持,思林镇可恒村村民隆茂坚成功首贷30万元,启动了兔业养殖,如今已发展壮大为一家初具规模的公司。之后,他开始创办“农家课堂”,向农户传授养兔技术,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2015年,在他的带动下,养殖户共出栏肉兔15万只,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受益农民达1000多人。

  在不少贫困村,金融扶贫还助推了集体股份制经济的萌生和发展。自2014年开始,作登瑶族乡摩天岭村成立了叠穗药用植物种植农民合作社,将村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村集体“打包”并“装进”合作社,引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股份合作制企业,村民既可分红收益,又可在公司上班,再也不用去外地打工了。

  打造农村金融扶贫“升级版”

  小额信用贷款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许多贫困村特色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向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过去,那拔镇六柳村因“穷”出名,2010年以来,银行累计向该村发放贷款300万元用于种植杧果和生姜。4年里,该村增收2600多万元。朔良镇那娄村成为信用村后,总获贷款1850万元,用于种植柑橘、林下养鸡等,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由于信用体系评级中主要包含的是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违法犯罪等社会性指标,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和谐乡村的建设。思林镇广养村党支书梁世猛说:“信用评级改善了民风民俗,一些不好的习惯和不良风气得到了改变,村容村貌美了,社会治安好了,干净整洁了。”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一个多层次、低成本、广覆盖、适度竞争、商业运作的农村金融扶贫的‘田东模式’初步建成。”百色市委常委、田东县委书记王军表示,田东将努力打造农村金融扶贫“升级版”,实现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和农村金融改革向纵深发展。(本报记者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陈思敏)

(来源: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