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让批而未用土地“活”起来

2016年01月08日04:49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吉林:让批而未用土地“活”起来

  本报讯(记者鲍盛华通讯员周学义、杨永鹏)日前,吉林省不断强化刚性约束,坚持重拳出击,深入推动批而未用土地的盘活利用工作,供地率由61%提高到74%,超过国家规定标准14个百分点;281宗闲置土地全部得到处置,涉及面积1772公顷,其中通过卷宗复核269宗、面积1693公顷,复核率达到96%,在全国处于前列。

  吉林省专门下发《关于加强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的通知》,不断从机制上强化对已批土地利用的刚性约束。对近5年平均供地率小于60%的市县,除国家重点项目和民生保障项目外,暂停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超过土地使用合同规定的开工时间1年以上未开工、且未开工建设用地总面积已超过近5年年均供地量的市县,暂停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新批准的建设用地,当年的供地率原则上要超过30%,并逐年提高;近5年批准的建设用地,年平均供地率要达到70%;年度土地闲置率不得超过10%,年均闲置土地处置率要达到80%。

  为使刚性约束得到有效执行,吉林省明确要求,市县要将节约集约用地作为经济社会管理的主要职责,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要将前5年平均供地率提高到70%,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在政府绩效考核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指标记零分。同时,省、市(州)两级分别成立督导组进行检查和现场督办,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多且处置不到位的市县进行重点督导,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市县实行约谈和问责,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全面完成工作目标和任务。

  刚性约束结出了硕果,各地开动脑筋,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处置。吉林省抚松县闲置土地中有300余公顷是国内一家知名企业的房地产开发用地,由于政府原因造成闲置,若继续开发建设,市场前景不明,企业也无意再行续建。当地采取了“先收回,后算账”的方式,即:待收回的土地出让后,再将有偿收回土地的价款支付给原用地单位。县政府与这家企业积极协调,逐宗下达收回通知单,闲置的土地全部得到处置。

(来源: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