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跟随朝阳水务局工作人员查看污水管井。京华时报记者范继文摄
京华时报讯(记者刘雪玉)昨天,记者从朝阳区水务局了解到,今年,朝阳区将采取管线截流、湿地净化等多种方式,集中治理清河、坝河、通惠河水系生态环境,开展萧太后河流域水质还清工程。全区11条出境河道水质将达标,黑臭水体将在两年内全部消除。
据了解,朝阳区大部分河流都要流经通州区,为改善跨区河流水质,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是朝阳水环境治理的首要任务。通过采取临时处理、截污导流两种方式,萧太后河、清河等重点河段的污染物减少60%以上。
2015年,朝阳区启动萧太后河截污干线工程,沿河铺设截污及再生水管线约20公里。目前,萧太后河截污工程已完成85%,预计2016年4月底完工。
目前,朝阳区已完成坝河、北小河、亮马河等河道70处入河排水口的截污治理,每天截流入河污水11.4万立方米,30余公里河道水质从没有使用功能恢复到可以满足工业用水的标准,缓解了污水排放对河水水质的污染。
据介绍,今年,朝阳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不再满足于解决污水无害化,将通过再生水循环利用,实现污水资源化。朝阳区清河第二、高安屯、定福庄三座再生水厂的建设接近尾声,配套38.7公里污水管线和28.4公里再生水管线的建设正在加紧施工。三座再生水厂预计2016年初投入使用,污水处理能力累计可达90万立方米/日,能够大大缓解污水处理压力,还可对清河、温榆河、郊野公园等进行生态补水,改善水质,提升区域整体生态环境。
今年起,朝阳区将采取管线截流、湿地净化等多种方式,集中治理清河、坝河、通惠河水系生态环境,开展萧太后河流域水质还清工程,两年内,全区34条黑臭水体将全部消除。
(来源:京华时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