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贵州辞职博士副县长: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吴奇凌

2016年01月06日23:46  来源:中青在线
 
原标题:中青报独家对话贵州辞职博士副县长

  吴奇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白皓

  1月5日,刚刚辞职的80后博士副县长吴奇凌接受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的独家专访。

  内心挣扎了一个多月

  中国青年报:80后,博士,常务副县长,政坛新星……这些都曾经是你身上的标签,看上去前途一片明朗,为什么突然辞职了?

  吴奇凌:我内心挣扎了一个多月,最终迈出了这一步,辞职前也征求了一些领导、朋友和家人的意见,省、市、县都有领导多次找我促膝长谈,当然有不少挽留的声音,但我想来想去,到了自己给自己一个决心的时候。

  中国青年报:那是什么让你最终下了这个决心?

  吴奇凌:两件事在我心里筑起了一道坎,迈不过去。

  2014年,我父亲做甲状腺瘤手术,当时我在遵义的新蒲新区工作,接到父亲要做手术的消息时,我手上有几个区里的规划正在搞评审,没日没夜地工作,我记得我给父亲说:如果瘤是恶性的,我马上赶回武汉,如果瘤是良性的我晚点再回去看他。手术结果是良性的,他手术完出院后,我才抽时间回去陪了他一天。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危难时刻听到儿子这样的话,太残忍了。

  2015年,母亲要做心脏搭桥手术,县里正值“五大环境”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我是主要负责人,又没能立即赶回去,母亲出院一个月以后我才回家,我回去的当天,母亲血压又高到200多,送到医院抢救。可第二天我又赶回了县里。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躺在床上,都愧疚难当,也就有了心结,父母怕添麻烦不愿意到我工作的地方,体制内调整调回武汉几乎不可能,辞职回去是我能想到的路。

  中国青年报:迈出辞职这一步,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吴奇凌:以前在学校工作,后来到地方政府工作,革命靠自觉,都是别人眼里的“铁饭碗”,未来的工作,可能就是个瓷饭碗了,紧迫感和压力随之而来。体制内规规矩矩,制度健全,但有限制、有束缚;体制外,可能有更多自由新鲜的空气,但也会挑战更大,困难更多。

  党政工作经历给了我不可复制的人生财富

  中国青年报:在贵州挂职期满,为什么选择留下来任职?现在看来,这个决定错了吗?

  吴奇凌:我们那批到地方挂职的同志们最终留下来任职的,好像就我一个。现在回想留下来的原因,是真感情。

  这一年挂职时间里,我去一个村当了几个月的第一书记,跟村民一起修路、修水窖。我30岁生日那天,村委会的一个干部瞒着我骑着摩托车穿过崎岖陡峭的山路,花了两三个小时到县城买了蛋糕,村支书亲自下厨在工地上摆了一桌好菜,看着自发赶来的村民和已经颠碎的蛋糕,我太感动了,那天喝到酩酊大醉。

  对凤冈的百姓,我感情越来越深。后来,在镇里、县里也分别挂过职,我判断自己是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于是就留了下来。

  现在看,不能说留下来的决定错了,因为我给我工作过的地方带去了我的新理念,这些党政工作经历,也给了我不可复制的人生财富。

  中国青年报:现在会有不舍吗?

  吴奇凌:会。其实在县里工作,还是得心应手的,上上下下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特别是作为外来干部在工作中没有人情因素影响,可以更加公证客观地处理一些问题。领导对我的工作表扬得多、批评得少,坦率的说,在大家眼里上升势头也很好。

  每每看到一些人在网上“口诛笔伐”基层干部,我还会跟他们辩论几句,我在基层看到的干部,绝大部分都是收入平平,事务繁杂,压力巨大,兢兢业业的, 绝大多数周末都休息不了,有时候碰上一个周末能歇歇,我会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会休息了、不会娱乐了。大家都是这个状态,所以情感很深。

  在辞职信里,我说道: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我可能要去体制外另一个战场了。

  新岗位,我必须学会对我的老板负责

  中国青年报:新的职场、新的岗位,会预见到哪些新的挑战吗?

  吴奇凌:现在开始,我必须学会对我的老板负责,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我要开始沿着企业的战略、规划前行。

  可以预想,首先面对的是思维模式不同,地方政府工作更侧重于行政管理、社会治理、宏观经济运行,而企业更加侧重于商业运营,毕竟利润才是企业赖以发展的基础。

  其次可能是管理方式的不同,在县里做领导工作更加宏观,把方向多一些,具体的事各科局、乡镇有健全的班子去落实,在企业,既要有宏观,又要有中观和微观,你必须掌握每个细节,特别是为了减少冗员,扁平化管理,有时你可能要亲自做办事员该做的事。

  可能,最大的不同还是身份地位的变化,从主席台上到台下的变化。

  中国青年报:对未来还有什么畅想?

  吴奇凌:有家、有国、有业、有爱。

  中国青年报:相信还会有像你这样的干部正在体制内和市场间寻找自己的位置,你觉得你的身上有哪些经验是可以和他们分享的?

  吴奇凌:不敢谈经验,谈点感受。我觉得现在咱们国家的干部队伍选拔和培养机制正在发生变化,在不远的将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可能会成为常态。所以无论是想在体制内有所作为,还是想在体制外转型成功,真才实学是关键。

  特别是青年干部,能有机会多岗位锻炼一定要争取,哪怕不管什么级别不级别,也要勇于尝试:经历就是阅历,阅历化作能力。在行政工作岗位上的青年干部,尽量能把小事做成有意义的事,工作之余,一定要挤出时间多关注当今经济形势的变化,多看看书吧。

  

(责编:袁勃)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