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针引线·巧手致富——四川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成就曁传统手工艺术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幕。图为传统手工艺展示。中国经济网记者吴佳佳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5日讯(记者吴佳佳)由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四川省妇联共同主办,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承办的“川针引线·巧手致富——四川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成就展”今日在京开展,蜀绣、藏绣、羌绣、彝绣亮相此次展览。
据介绍,“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妇联围绕灾后恢复重建,把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作为一项引领灾区妇女进行生产自救,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和破解农村“三留守”问题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妇女手工编织项目。通过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把妇女手工产业发展纳入了统筹城乡发展和“两化”互动战略,获得了产业政策、财政投入等方面支持,形成了全省妇女手工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强势发展的大格局,开辟了妇女以传统编织手工就业创业的大舞台,促进了手工产业与妇女发展事业的有机结合。目前,四川省传统手工产业的从业妇女已从六年前的8000名绣娘发展到23万人,建立了39个龙头企业,带动创建152个基地,实现总产值46亿元,从业妇女年均收入1.5—3万元,实现了巧手致富的梦想。
四川省妇联吴旭主席介绍,各民族妇女聚居在这块巴蜀大地上,在生产生活中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妇女手工编织艺术。其中,宋代蜀锦织造技艺、凉山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康巴藏族服装配饰制作工艺、羌绣传统刺绣工艺、青神竹编等传统手工技艺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展出的540余件作品是从上万件蜀绣、羌绣、彝绣和藏绣以及其他妇女手工制品中精挑细选而出,将向广大观众呈献四川妇女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成果,展示巴蜀姐妹巧手编织幸福生活的精神风貌。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在全国妇联大力推动下,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独特优势,通过技能培训、能人引领、协会带动、项目支持等方式着力发展妇女手工编织产业,培育了一大批妇女手工艺大师、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扶持建立妇女手工编织基地5000余个,辐射带动5000多万名妇女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妇女手工制品年生产总值达400多亿元,产品远销加拿大、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促进妇女灵活就业、助推贫困妇女脱贫、有效缓解农村留守儿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来源:中国经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