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条约义务,2016年内,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都必须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目前,欧盟是中国头号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有利于未来欧盟内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有助于中欧之间进一步打开双方的市场准入大门,带动彼此在贸易、投资、金融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
根据国际条约义务,2016年内,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都必须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2016年第一季度,欧盟将就放弃针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歧视性做法作出最后决定。维护国际贸易体系的严肃性是世贸组织所有成员的共同责任,也符合各方共同利益。对欧盟来说,尽早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才是明智之举。
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签署了关于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的附加条款,期限15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在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数据的做法应当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条约必须遵守”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任何缔约方都不得以国内法为由规避自己在国际条约下的义务,对中国企业采取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歧视性做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做出巨大努力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显著成就。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贸大国,第一贸易大国地位更趋巩固,双向投资实现基本平衡,正在稳步迈向经贸强国。包括新西兰、瑞士、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在内,全球已有80多个经济体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
“非市场经济地位”是老掉牙的冷战产物,也是近年来中欧关系发展的一大障碍。欧盟于1996年在法律上明确将中国划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迄今已有20年。一些丧失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或产业将此作为贸易保护主义挡箭牌,使得欧盟一直以“技术标准”为托词,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裹足不前。近期,更有个别发达国家受零和博弈思维影响,对欧盟决策横加干涉,施压反对其“单方面解除”对中国的贸易防御。
然而,中国与欧盟间经济互补性强,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将为双方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欧盟是中国头号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近几年还保持着欧盟主要贸易伙伴中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地位,欧盟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显示,对华出口仅在2011年就为欧盟创造了约300万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中国对欧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也呈现爆发性增长,自2012年,中国每年对欧盟国家的投资已经超过欧盟国家每年的对华投资,为欧盟国家创造就业、摆脱危机作出了贡献。
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有利于未来欧盟内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有助于中欧之间进一步打开双方的市场准入大门,带动彼此在贸易、投资、金融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中欧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也越来越具有全球性战略意义,在促进双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成为全球经济的积极因素。因此,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一些欧洲领导人都支持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早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正逐渐成为欧洲主流意见。
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一贯认真履行世贸组织各项法律义务,同时也必须享受世贸组织赋予的各项权利。相信欧盟能够从大局出发,着眼长远,尽快从根本上消除不正常的贸易障碍和壁垒,给予中国企业公平公正待遇,促进中欧经贸关系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发展。(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 建)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