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磨”出一个红江橙

2016年01月05日07:19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三十年“磨”出一个红江橙

  农垦在保障国家粮棉糖胶等农产品供应上,地位不可替代,作用不可或缺。栗卫平吴阁玮本报记者买天摄

  本报记者买天

  岁末年初,记者来到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湛江垦区。这里除了一望无际的蔗田胶林外,还有近年来人气攀升的红江橙。在她的核心种植区——红江农场,连片种植的橘树上挂满了黄灿灿的橙子。经过30年的不断选育,红江橙已成为农场产业复兴的“名片”,农工增收致富的“宝贝”。

  穿行在果园中,记者踏访红江橙的“前世今生”;在橙子树下,倾听红江人的新年新打算——全面提升红江橙产业竞争力,让农场更美、农工更富。

  是他发现了红江橙

  ——以钟家存为代表的科技人员经30年选育,为我国柑橙家族贡献了新品种

  红江橙的发现之旅,还有一段故事要说。

  1971年10月的一天,红江农场的钟家存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来到果园看橙子。经过19队的橙园时,发现一株橙树几乎没有挂果。“这株树结的果特别好吃,还没熟就被大家摘下吃光了。”农工们这样解释。

  一句“特别好吃”引起了钟家存的极大兴趣。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钟家存和其他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地展开研究。“我是天天都往园里跑,日日都往树丛里扎。”钟家存说。

  三十年磨一剑,经过多年培育、提纯,红江橙终于成为橙中极品。

  “真正的红江橙除了风味独特,外观也与众不同,最明显的特征是有的红江橙表皮上会有一条细细的红线。”农场副场长揭育新告诉记者,据说这种带红线的橙子可遇不可求,谁遇见它,谁就是有福气的人。

  是他们把红江橙“养大”

  ——红江人通过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让农工尝到了增收甜头

  红江农场拥有可耕地面积2.8万亩,8000亩红江橙占去总耕地面积的1/4强,足见红江橙在农场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但放眼全国,7000亩微乎其微,没有产量就没有销量。

  “因为产量有限,红江橙往往在广东省内就消化殆尽。”湛江农垦局生产科技处高级工程师文尚华说,物以稀为贵,特级红江橙一个20元依然卖断货。

  然而,身价金贵的红江橙曾几何时也经历过“成长”中的烦恼。上世纪九十年代始,红江橙遭受黄龙病的长期侵扰,整个产业遭受毁灭性打击。

  “开发新品种不容易,而要让这个新品种历久弥新,更是难上加难。”文尚华说,经过科研人员努力,当前红江橙产业已进入恢复期。2012年,红江农场建立了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014年12月,示范区第一批红江橙上市,“经历了阵痛期的红江橙,如今正走出低谷迎来‘红’时代”。

  农场农工打破陈旧观念,运用标准化技术种植,一株株橙树变成了“摇钱树”。

  “我种了5亩红江橙,按现在行情估算,收入可达20万元。”农工廖兴隆说,现在市场上有假冒红江橙的现象,希望能加强对原产地正宗红江橙的保护,把品牌树起来。

  尝到增收甜头的农工们,期望在农场的支持下成立合作社,通过抱团发展,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下一步,我们打算建一个红江橙集散中心,确保橙子的出身正宗;为保证橙子品质,将尽快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同时构建线上线下销售体系,计划这两年先在广州等珠三角地区开设200个门市店,不断拓展红江橙的销售覆盖面。”湛江广垦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姚希猛说。

  是他让红江橙“走”得更远——90后大学生郑俊奇从校园到果园,通过电商把红江橙推销到了全国

  长期以来,红江橙都是通过传统批发销售,由于产量不高,基本上在本地就以普通价格销售完了,没有走进全国市场,许多外地人都是百闻不得一见。加之多年来对品牌保护的不足,市面上冒充、以次充好红江橙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种局面亟待改变,红江农场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而让红江橙走得更远,自然离不开新农人的新思维、“互联网+”等新渠道。

  2013年,大学刚毕业的90后小伙儿郑俊奇走进红江农场,“就是想到中国的基层去打拼去创业”。当年11月,郑俊奇吃到人生中的第一个红江橙,美味极了,“可是红江橙不该只局限于本地,它可以走得更远”。

  于是,郑俊奇决定通过网络的力量,向外界推广和宣传红江橙,决心把红江橙的好味道传递到全国各地。2013年,他相继开设了广东红江农场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当年年底,红江农场淘宝店正式上线,他以一名品牌推广师的身份,通过自媒体讲述农场故事,推广红江橙品牌,并开始了网络营销。

  谈及2016年,郑俊奇描绘着他的新年新打算:下一步希望在农场的扶持下,逐步建立规模化仓库,集智能分级机、清洗包装机、专业化采摘团队、电商销售团队于一体,减少人工筛选的成本、时间和误差,让红江橙走上现代化加工和销售的路子。

(来源:农民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