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及4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获小行星命名

2016年01月04日21: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屠呦呦及4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获小行星命名

  中新社北京1月4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科学技术部4日在北京举行小行星命名仪式,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及4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获此殊荣。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荣誉。

  此次以屠呦呦、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而正式命名。

  这其中,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在中国本土开展科学研究取得原创性成果而荣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

  谢家麟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吴良镛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二人同在201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郑哲敏为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在2012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张存浩为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在201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郑哲敏当日在发言中说,这项活动既体现国家对科学事业的高度重视,也是对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希望。“我是学力学的,对这份荣誉有特殊的亲切感。因为正是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观测和探索,建立了力学运动的普世规律和万有引力理论,并创造了微积分,从而开辟了精确科学的时代。”他说,将怀着敬意呵护这份荣誉,一如既往地关注科技领域发展。

  自2009年以来,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合作开展以著名科学家名字对小行星进行命名活动。截至目前,中国已有数十位科学家获得小行星命名,其中包括21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