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山西省左云县庙湾镇秦家山村村民用来拉水的桶(2015年1月21日摄)。每隔半个月,拉水车来到村口后,村民要自己想办法将水运回家里。新华社记者孙亮全摄
在城市中,水唾手可得;但在有些贫困地区,喝上一口干净水可能是乡亲们一生的愿望。日前,新华社记者走访安徽、山西、河北等地的贫困地区了解到,喝水仍是当地的头等难事:水改多年仍然有三成群众喝不上干净水,一部分已经建成的安全饮水工程却因故闲置,同时相关人才匮乏,群众吃水没有可心的把关人。
任务繁重
三成以上群众仍喝不上安全水
安徽省阜南县童楼村是淮河沿线的一个小村子。虽然靠近大江大河,但“一旦下暴雨或者淮河有大水,井水就会很浑浊,颜色发黄。”童楼村村民童静说,在平常日子里,烧几次水后壶底都会产生厚厚的水垢,让人看着心里不舒服。无奈下,一些人狠心买一台小型净水器。但是,大部分村民不得不靠这浑水洗衣做饭。
吃水难,在皖北地区是个普遍问题,其中以阜阳、亳州、宿州等地较为突出。
阜阳市水务局局长李磊说,由于阜阳市农村人口占比较大,目前仍有350多万农民还不能用上安全放心水,占到全市总人口的三成以上。“政府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全部解决剩余人口的农村安全饮用水问题。”李磊说,但由于资金筹集压力很大,“希望能考虑到沿淮贫困地区的特殊性,加大资金投入,减少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要求。”
工程闲置
约上亿资金起不到作用
日前,在山西省南部一座乡镇集中供水站,记者看到,供水站的院子冷冷清清,大门已经生锈,并且其中一扇半倒在地上。
供水站站长郭建宏介绍说,这家供水站连同全乡的输水管道,是由国家拨付资金和村民自筹资金总共投资七八百万元建成的。2007年开始供水站为周边16个村子供水,然而2012年起由于村民欠费,其中15个村子已经停止供水。
供水站所在村村支部书记原秋虎介绍说,当地村民收入不高,还不习惯交钱喝水,久而久之欠下大笔债务。现在,村民打了一口深水井,继续喝含氟量超标的水。
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2015年曾对全省地方病区域的改水工程进行调查,参与调查的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业务办主任王正辉说:“以目前改水工程的投资来看,保守估计不能正常使用的改水工程涉及资金上亿元。”
河北省也面临同样的情况。1983年和2001年,河北承德县水务部门在当地多次实施扬水、雨水集蓄等饮水工程,工程在竣工后几年内发挥了较好作用。但是,由于近些年承德气候干旱,有效降水量少,加之部分村庄后期管理不善,自行拆除集雨设施等原因,当地集雨工程利用率不高,也出现设施闲置的情况。
人才匮乏
检煤的来验水 培训7天就上岗
记者调研发现,贫困地区饮水安全还面临着相关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事关群众身体安全的饮水缺乏高素质的把关人。
在山西省临县,县里检测水质的技术人员只有3人,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水质安全任务。
更重要的是,技术人员素质不过硬。山西北部某县自来水公司负责人介绍,当地供水水质化验曾长期空白。2014年3月才开始建设水质化验室,然而条件十分简陋。
在仅10平方米的检验室内,化验员安丽霞对记者说,自己毕业于当地农校的煤质化验专业,原来负责收水费。“自来水公司里没人学过水质检验,我的专业算是最接近的,就把我调到检验室了。”专业不对口,岗前培训同样缺失。安丽霞说,自己唯一接受的培训是卖设备的商家讲解如何操作仪器,“商家培训了7天,我就上岗了。”(新华社记者王井怀、程士华、巩志宏)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