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宁夏:生态移民拔穷根(打好脱贫攻坚战)

本报记者 徐运平 朱磊
2016年01月03日01:5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看看现在的闽宁镇,你绝对想不到这里过去的样子,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砾跑。”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村委会主任马志祥,这样描述19年前他刚来闽宁镇的情形。

  19年过去了,如今的闽宁镇,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笔直的水泥路、一应俱全的基础设施、整齐划一的移民新居……“去年,原隆村的人均收入已经突破9000元。”马志祥兴奋地说。

  闽宁镇的百姓,全部来自宁夏中南部地区,也称“西海固”。“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占了宁夏“半壁河山”,包括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总面积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5%,1982年时,70%以上的人口处在扶贫线以下。

  1982年,国家作出实施“三西”(甘肃河西、定西,宁夏西海固)农业专项建设的重大决策。宁夏抓住机遇,从1983年开始,先后实施了4次政府组织的政策性移民搬迁,就是吊庄移民、扶贫扬黄工程移民、中部干旱带县内移民和“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原籍腾出的土地全部进行了生态修复。

  32年来,西海固116万人满怀希望告别故土,为了新生活,从山大沟深的西海固搬迁出来,建设新家园。

  吴忠市同心县扶贫开发办主任马希丰介绍,近8年时间,同心县县内共建设20个移民村(点),县内外共计搬迁安置移民2.6万户近11万人。

  2014年,全区生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84元,其中县内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33元,县外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53元,高于迁出前3000多元。

  近年来,宁夏在帮助移民“拔穷根”上,下了很大功夫。

  宁夏吴忠红寺堡区是中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1999年1月开始开发建设,已累计搬迁安置宁夏南部山区移民近23万人。2007年起,红寺堡开始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发展特色葡萄产业。

  如今,宁夏在“西海固”地区的隆德、西吉、泾源等县市,在就近移民搬迁地形成了以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苗木、中药材为主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宁夏还针对务工能力较强的移民,依托沿黄城市、重点城镇、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建设移民社区,通过就近劳务安置就业。

  2014年,宁夏又启动了500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集中力量,按照每年村均投入1000万元以上,分批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问题,逐个销号。根据自治区发改委的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全区生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1元,同比增加416元,增长11.6%,移民收入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全区生态移民收入结构表明,工资性收入贡献最大,人均为2731元。

  在移民搬迁的路上,宁夏正在蹚出一条颇具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03日 01 版)
(责编: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