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距离地球36000千米的中国“太空眼”

2015年12月29日01: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解密距离地球36000千米的中国“太空眼”

解密距离地球36000千米的中国“太空眼”

中国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 拍摄者:张文军

  中新社西昌12月29日电 (记者 张素)“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12月29日,一颗中国“太空眼”发射升空,它将在距离地球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实现“去看看”的目标。

  “太空眼”什么样?

  这颗“太空眼”学名为“高分四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重要项目之一。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童旭东介绍,“高分四号”采用新研制的高轨遥感卫星平台,装载一台大口径面阵凝视相机。

  何为“大口径?由于“高分四号”站得高,需要携带“大炮筒”。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分四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李果解释,“高分四号”首次采用可见光近红外与中波红外共口径技术。

  何为“面阵”?李果称,“高分四号”采用捏景成像的方法,聚焦在无穷远处,“咔嚓”一声拍出一张整幅照片。与已发射的“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采用的线阵CCD推扫相比,“高分四号”选用CMOS传感器,“曝光时间可调,抗饱和溢出能力更好”。

  何为“凝视”?李果说,得益于地球同步轨道“相对地球静止”的特点,“高分四号”可以对地球“盯着看”。

  “太空眼”看什么?

  童旭东说,“高分四号“运行于地球同步轨道,“这是目前最高时间分辨率的遥感卫星,也就是对同一个地区的重复观测时间间隔甚至到秒级”。

  地球同步轨道作为一种宝贵资源,已被通信、广播、气象卫星挤得“密密麻麻”。李果说,选择这个位置的原因在于“可以覆盖中国全境”。

  童旭东认为,中国相较于其他国家,既对可以“凝视”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有着迫切需求,国土面积大小及所处位置也适于使用这种卫星。

  “看上去很美”地球同步轨道也给“高分四号”带来种种挑战,比如高温、辐射等恶劣环境,比如高精度指向及高稳定控制。“上面一角秒,下面可能相差数公里,卫星拍摄时不能抖动。”李果说,研制团队改进控制系统,保障复杂成像条件下的成像质量。

  “太空眼”怎么用?

  童旭东介绍,“高分四号”的应用系统由中国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等机构按分工进行。

  因为轨道不同,“高分四号”无法与低轨道运行的“高分一号”、“高分二号”进行组网,但它开启了高低轨遥感卫星协同工作的时代。比如发生灾害时,运行更灵活、拍摄细节更清晰的低轨道卫星,与可以连续提供灾害变化信息的高轨道卫星相互配合,提供更多数据支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高分四号工程总师于登云说,“高分四号”平时将常规巡视,或基于主用户单位的需求进行工作,一旦地面有紧急情况也可以实现全天时工作。

  按照计划,“高分四号”卫星于29日发射后,将在4日后进入地球同步轨道,进行五六个月的在轨测试后投入应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