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新都区新繁泡菜工业园上班的张娜,每天下班后都会到设在园区的青工文化驿站逛逛。在青工文化驿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青工影院、室内演艺厅、多功能厅、心灵驿站、娱乐健身房和文体活动广场应有尽有,设施设备涵盖了所有的学习休闲项目。
据了解,新都区青工文化驿站始建于2013年5月4日,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是全国首家为企业员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性窗口。驿站自投入使用以来,有效地保障了广大青年职工的文化权益和多元文化需求,对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成都市从2012年起,全面启动了以新一代青年农民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青工文化驿站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并积极探索适合西部地区和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建设路径,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了务工人员的基本文化权益,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
截至目前,成都市建成并开放青工文化驿站7家,培育书画、器乐、舞蹈、手工、武术等不同兴趣社团60余个,孵化志愿者队伍7支,注册成员1000余人,每年从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总计200余次。今年,成都市又出台了《大中型企业“青工文化驿站”试点指导意见》,制定了规范化的建设标准、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通过“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的运行模式,青工文化驿站已成为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新文化品牌阵地。
据了解,青工文化驿站由成都市文广新局负责统筹规划和督促检查,每年市级财政配套100万元专项用于青工文化驿站建设。所在区(市)县文广新局负责规划设计、组织实施、业务指导,协调本级政府落实配套建设经费,所在企业负责场地建设、功能布置、日常运行管理及活动开展。
28岁的青年职工陈伟告诉记者:“走进驿站,观念转变,关键是这里有孕育创新创业的文化土壤,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不断提升,开拓了眼界视野,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创意基因在这里形成和壮大。”
成都青工文化驿站平衡了政府监管、社会化管理和市民文化需求,让进城的农村务工人员享受与城市居民无差别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和谐社区建设。
(本报记者 雷建 李晓东 危兆盖)
(来源:光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