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头条·三江源保护)那些一度濒临灭绝的高原生灵
新华网西宁12月24日电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环境造就了三江源这个世界上独特的高寒种质资源库,但高寒草地脆弱的生态系统却使这里每一个物种都更容易面临“生存的困难”。
上世纪90年代,藏羚羊、普氏原羚、雪豹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一度濒临灭绝。2005年国家启动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以来,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0年过去了,这些“高原精灵”摆脱“生存困境”了吗?
“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种群数量恢复情况的准确定性需要专家来评判,但长期在牧区工作,我的感受是,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很快。”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畜牧林业科技局工作人员桑周说。
桑周说,最近两年,林业部门经常会接到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进城”活动的报告。今年10月,有2只雪豹和1头棕熊“光顾”县城,这在前几年是不敢想象的。
“以前难得一见的雪豹、棕熊等珍稀野生动物频繁出现在人口密集的城镇附近,是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的一个例证。”桑周说。
杂多县扎青乡乡长舒海迁说,根据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安装在该乡的42台红外相机观测,仅该乡尕伙拉才山附近,雪豹数量已超过了20只。
“雪豹等野生动物,现在见了人和车都不跑,有时还追着汽车跑。”舒海迁说。
由于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多、活动范围扩大,在个别地区,野生动物活动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趋于明显,成为牧民“幸福的烦恼”。
“近几年放牧,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藏野驴、藏羚羊,偶尔还可以看到獾、鹿等少见的动物。”玛多县扎陵湖乡牧民杨江说,狼、棕熊和雪豹的增多,也给放牧增加了不小的困难。
野生动物尤其是棕熊、雪豹等猛兽的增多,也影响到部分牧民在畜种方面的选择。玛多县农牧局副局长桑杰说,近年来,牧民越来越倾向于养牛而不是养羊,因为羊更容易受到猛兽袭击。
“根据初步摸查,玛多县境内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已超过的畜牧业载畜量。”桑杰说。
权威部门的监测统计数据显示,随着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以及牧区群众生态意识的提高,三江源地区一些珍稀生动物的重群数量正在呈几何式的增长:
——玉树州三江源办公室的数据显示,经过10多年保护,当地野生鸟类由31种增加到61种,黑颈鹤由20多只增加到200多只;“高原精灵”藏羚羊则由不足2万只恢复到近7万只。
——青海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青海省渔业局等部门提供的监测信息显示,目前仅存于青藏高原的极度濒危物种普氏原羚数量已从300只左右恢复至1000余只;青海湖裸鲤资源量已经从最低时的不足3000吨恢复到约6万吨。
鉴于近年来藏羚羊种群恢复状况良好,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今年6月联合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报告将藏羚羊定为近危等级物种,从受威胁物种名单中剔除。
2014年初,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启动,总面积由原先的15.2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39.5万平方公里。
二期工程规划中,明确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作为目标之一,以珍稀、濒危重点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和植物为主,实施湖泊湿地禁渔、鱼类增殖放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记者党周、陈凯、骆晓飞)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