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署近日发布的审计结果显示,广东、辽宁、安徽存在虚报棚户区开工情况,个别地区虚报开工率甚至约为当年开工任务量的一半。此外,还有多地出现已建成的保障房闲置情况。
网民认为,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容不得弄虚作假,虚报及闲置暴露出诸多问题。建议明确罚则,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从严监管,确保惠民政策的落实,造福低收入百姓的生活。
问题频现暴露管理体制弊端
事实上,近来虚报保障房开工量问题屡屡出现,并且部分已完工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还因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造成闲置,引发网民广泛关注和不满。
网民“浦东新区陈耀明”表示,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保障房指标,常常要突破一些常规。但住建部下达各地的指标切合实际吗?地方政府为完成任务的手段科学吗?需要思考。
网民“摇头晃乳”表示,为什么地方政府热衷于虚报呢?因为地方政府不用对地方人大负责,如果真的给予地方宪法赋予的治理权,地方政府的行为才能被约束,否则就一定是欺上瞒下糊弄老百姓。
加强监管问责 积极对接市场
有评论指出,要想治理保障房工程量造假和闲置乱象,还需严厉问责。对于资金违规使用等问题,应分清责任,严格追责有关集体或个人。只有震慑顶风作案者,才能持续警示他人不再违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杜绝违规使用和浪费财政资金的问题。
网民“叶祝颐”表示,对于保障房建设滞后,甚至“谎报房情”的地方,不能止于曝光、整改,而要明确罚则,启动问责程序。该问责就问责,该处罚就处罚,触犯了国家法律,还要启动司法程序。同时,改革绩效评价机制,督促地方履行保障房等民生项目供给责任。地方政府还要注意保障房的选址与配套设施的完善,并把有限的保障房精确分配给困难群众,让保障房政策真正惠及民生。
此外,还有网民指出,现行的保障房建设和分配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地反映出行政权力面对市场所产生的短板,而改革则应该寻求让保障房和房地产市场结合在一起。比如,政府不再在房地产市场之外提供专门的保障房,住房困难者可以在政府财政的资助下直接购买商品房,避免了政府计划与实际需求不对应所产生的资源浪费。
(记者 廖冰清 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