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安世远通讯员夏连琪西宁报道《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日前发布,提出“十三五”时期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新优势,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责任,把青海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
根据《建议》,青海将坚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完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实施山水草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保护与环境综合治理、祁连山和柴达木水源涵养地、河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从整体上恢复和强化生态功能。实施高原湿地保护、沙漠化防治、高寒草原建设、东部地区水土保持等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重点公益林和湟水河两岸南北山造林绿化等专项工程,努力维护高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根据《建议》,“十三五”期间,青海还将在全力推动绿色发展上下大气力,深入推进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以绿色循环低碳为主攻方向,着力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效益不高、新兴产业规模不大等问题,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来源:中国环境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