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招挑出新鲜鱼肉

2015年12月22日03:04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六招挑出新鲜鱼肉

  “太活跃的鱼别买,可能含致癌物‘鱼浮灵’。”近期,微博、微信都在传播这样一则消息,称一些鱼贩往水里加入名为鱼浮灵的白色粉末,半死不活的鱼虾便马上变得活跃起来。那么,鱼浮灵到底是什么?对人体有无影响呢? 京华时报记者叶洲

  鱼浮灵安全风险有限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针对鱼浮灵问题发布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称“鱼浮灵”的作用是给水产品增氧,安全风险有限。

  鱼浮灵俗称“固体双氧水”,作用一般是应急增氧,当连续阴天或者光照强烈时,可以通过加入这类化学增氧剂来控制水体微生物的平衡,改善水质。在活体水产品运输过程中,使用鱼浮灵能为鱼、虾、蟹等迅速提供其呼吸所必需的、充足的氧分,这不仅延长了它们的生命,还可以使因缺氧而萎靡的鱼虾活跃起来。

  食药监总局专家表示,鱼浮灵类增氧产品目前尚没有相关国家标准,而且由于没有治疗鱼病的功能,严格意义上讲也不能作为鱼药来对待。不过,从其主要分解产物过氧化氢来看,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

  不少人认为鱼浮灵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安全风险。一方面,鱼浮灵在水中分解产生的过氧化氢和碳酸钠,有一部分可能会被鱼的体表吸收或通过鳃进入肌肉内,存在隐患。食药监总局表示,其实,这两种物质对鱼类的产品质量及其安全性一般没有负面影响,目前也没有任何实验证据说明鱼浮灵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另一方面,有人认为鱼浮灵作为化学品,其中可能含有铅、砷等重金属,存在隐患。食药监总局表示,鱼塘面积一般在10—200亩不等,水体体积大,要达到全池长效增氧的效果,使用鱼浮灵类化学增氧剂增氧的成本远远高于普遍采用的机械法增氧,所以通常鱼浮灵的使用时间短、用量相对也很小。运输流通过程中鱼浮灵类化学增氧剂的使用时间一般也比较短。由于重金属在鱼体内蓄积需要一定时间,总体来看因使用鱼浮灵带来重金属残留的风险并不高。

  六招挑出新鲜鱼肉

  我们该如何挑选鱼肉呢?首先需注意的是,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水产品。

  其次,要掌握窍门。国家高级烹饪师唐宇表示,从鱼的各个器官都可以辨别出这条鱼的生存状态及鲜活程度。

  1.鱼鳃。新鲜的鱼鳃盖紧闭,色泽鲜红,有的还带血,无黏液和污物,无异味。鱼鳃淡红或灰红,鱼已不新鲜。如鱼鳃灰白或变黑,附有浓厚黏液与污垢,并有臭味,说明鱼已腐败变质。

  2.鱼眼。新鲜的鱼眼光洁明亮,略呈凸状,完美无遮盖。不新鲜的鱼眼灰暗无光,甚至还蒙上一层糊状厚膜或污垢物,使眼球模糊不清,并呈凹状。腐败变质的眼球破裂移位。

  3.鱼鳍。新鲜鱼鳍的表皮紧贴鳍的鳍条,完好无损,色泽光亮。不新鲜鱼鳍表皮色泽减退,且有破裂现象。腐败变质的表皮剥脱,鳍条散开。

  4.表皮。新鲜鱼表皮有光泽,鳞片完整,紧贴鱼身,鳞层鲜明,鱼身附着的稀薄黏液是鱼体固有的生理现象。不新鲜鱼表皮灰暗无光泽,鳞片松脱,层次模糊不清,有的鱼鳞片变色,表皮有厚黏液。腐败变质的鱼色泽全变,表皮有厚黏液。腐败变质的鱼色泽全变,表皮液体粘手,且有臭味。

  5.肉质。新鲜鱼肉组织紧密,肉质坚实,用手按弹性明显,不新鲜的鱼肉手按的凹陷处久久难以平复,手能使肉与骨脱离。

  6.体态。新鲜鱼拿起来身硬体直,有的鱼如黄墙鱼、鲈鱼或乌鱼等,上市时为保鲜而放入冰块,头尾往上翘,且仍然是新鲜的。若拿在手上肉无弹性,头尾松软下垂,就不够新鲜。新鲜鱼鱼唇坚实,不变色,腹紧,肛门周围呈一圆坑状。不新鲜的唇肉苍白甚至骨分离开裂,腹部胀大松软,肛门突出。

(来源:京华时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