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毕玉才通讯员王忠)入冬以来,进城务工的农民陆续返乡。以前是“进了腊月门,家家有闲人”,可是今年,在辽宁省调兵山市委市政府的组织下,农民纷纷进城学技术,来年开春“揣着证书”再求职。
调兵山市是辽宁铁岭一个县级市,拥有耕地10万多亩,农民5万多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一直是当地党委和政府面临的一道“必答题”。该市以职业中专为平台,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能教育。投资130多万元,在职业中专建设了机床、汽修、电焊、电工等实训车间,聘请高级工程师授课。同时,实行校企联姻,建立技术人才库,与几十家企业实现用工信息共享。
“电焊这活儿干了20多年,一般的活儿都能应付。”56岁的村民国友发是蔬菜种植大户,家里有6栋大棚,每年的大棚生产间隙,他都要到工地上去做三四个月的焊工,一天能挣200多块钱。“以前因为没有‘证’,在工地做焊工还得偷着干。现在有了‘证’,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调兵山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汪润奎介绍,他们街道辖区共有3个城中村,最近两年内,要让所有适龄、有劳动能力的农民都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拿到全国认可的职业教育“技能等级证书”。
(来源:光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