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12月14日讯(记者武自然)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市制定《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各项任务的具体实施工作。目前,天津已从五方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工作,包括全面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稳步推进,产业对接、协作进展显著,协同创新和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京津城际延伸线建成通车,从北京南站到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于家堡站只需1小时;在北京市、河北省设立10个无水港;推出空铁联运、陆空联运等多项服务,京冀居民到天津乘飞机,天津市将直接补贴或报销来津交通费用。
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稳步推进。天津市投入4亿元支持河北沧州、唐山两市治理大气污染;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明确了10个方面的突破口,联防联控;召开首次京津冀环境执法与环境应急联席会议,实现三个统一,即统一人员调配、统一执法时间、统一执法重点。
天津市积极对接北京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一体、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以及天津—河北(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天津—河北(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合作平台。今年1至10月,北京、河北在天津投资资金超过1520亿元,占天津全市利用内资的43%。天津企业到河北省投资项目648个,到位资金约300亿元。
天津市实行“十个一”改革,编制了天津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天津自贸试验区顺利挂牌运行,新登记市场主体超万户;深化与中科院等大院大所合作,开展院市合作项目60项,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在津设立;制定《天津市引进人才“绿卡”管理暂行办法》,实现“一张绿卡管引才”。
下一步,天津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强化京津双城联动,服务河北发展;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持续推进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