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M2增速创近一年半新高 11月金融数据表现抢眼
经济日报北京12月11日讯(记者 陈果静)今天,中国人民银行发布11月份的金融数据。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7.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2个和1.4个百分点,创下近一年半以来的新高。
这也是M2增速连续第二个月保持在13.5%上方。M2增速的继续攀升仍然主要是受前期降准降息等一系列货币政策的影响。去年11月以来,央行多次降准降息,并配合公开市场操作和MLF等货币政策工具,营造了松紧适度的货币信贷环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货币乘数,提高了货币创造能力,有助于对冲外汇占款持续减少带来的基础货币缺口。
11月,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信贷也表现抢眼。数据显示,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2万亿元,增量环比翻倍,比10月多4878亿元;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089亿元。这个数据一改10月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数据双双大幅回落的格局。
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一方面是由于银行信贷支持增加较多,较上月增加3299亿元,其中银行对居民户中长期贷款新增1280亿元;另一方面,受债市利好政策的推动,新增企业债券融资3358亿元,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此外,10月数据的低迷受到国庆假期影响,导致信贷规模出现季节性波动。进入11月,季节性因素的消退也使得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规模低位回升。
但从信贷结构上看,仍然反映出当前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不足。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11月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贷款双双回升,但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走弱,反映信贷低迷格局未改。社会融资规模虽然较上月明显回升,但存量上看仍处于历史低点,反映出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仍然较为薄弱。
同时,12月中旬,美联储加息“靴子”有望落地,这意味着在岸和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压力有可能上升,国内流动性容易受到影响。
(来源:中国经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