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疏勒:民族传统手工步入产业化 “大布编织”推进整村脱贫

2015年12月12日08:29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新疆疏勒:民族传统手工步入产业化 “大布编织”推进整村脱贫

  新华网乌鲁木齐12月12日电(记者刘兵)“手工织布机换成电动织布机,生产效率高了,加入了合作社,‘大布’供不应求。”当了半辈子庄稼汉的恰克勒克村村民吾布力卡斯木·库尔班怎么也没想到,村里传承几百年的“大布编织”老手艺如今帮助了全村人脱贫增收。

  恰克勒克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的新疆疏勒县塔尕尔其乡,已有800年历史的传统手工“大布编织”是当地维吾尔族乡亲们祖祖辈辈的骄傲。

  据塔尕尔其乡乡长艾合买提江·马木提介绍,维吾尔语中“塔尕尔”意为“线口袋”,就是因为乡里有“大布编织”的传统。“大布”在古时为宽幅麻制土布,现在是纯棉织物,绿色低碳环保,广泛应用于擦拭机械、医疗、制衣等行业,在国内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销路较广。

  “我们村250户1100多人,3600亩地,人均就3亩多点,靠种棉花、小麦难以增收脱贫,主要靠‘大布编织’补贴家用,但自制手工机械效率低下,一户人家一个月织布净收入也就四五十元。”恰克勒克村支部书记阿卜杜拉·吾布力说。

  2010年,村里成立了“大布编织”合作社;2014年,新疆最贫困的南疆三地州实施“短平快”项目,对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产业进行扶持。合作社由此争取到350万元扶持资金,在村里建了纺纱车间,吸引更多村民就业,原始手工织布机也换成了电动织布机,合作社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都得到提高。

  “现在合作社成员平均每户一月净收入已增加到2000元,去年全村‘大布’销售收入也达到1800万元。增收效应还使得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32户发展到近200户。”恰克勒克村“祖力比亚大布编织”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库尔班·吾甫尔说。

  今年,疏勒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出资近70万元,对恰克勒克村进行“精准扶贫”,为80户农民修建了大布纺织机厂房。合作社还动员成员购置了59台比原有电动织布机效率高3倍的新型剑杆纺织机,将其中20台集中在一个车间统一生产,实现了由作坊到工厂化生产的首次突破。

  塔尕尔其乡党委书记安高峰表示,目前恰克勒克村已由单一的“大布编织”生产,发展为集纺纱、“大布编织”“网套编织”外加协会销售为一体的特色纺织优势村。今年全村人均收入预计达7955元,“大布”为每人的增收额度就达700元,明年恰克勒克村将纳入自治区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随着产业化和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大布编织”将为全村实现整村脱贫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