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多条事关民生的改革信息集中出现,让民众有点“喜出望外”:公安部、交通部发布意见称,将改革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提出试点小型汽车驾驶人自学直考;中央深改组会议提出要把计划生育等政策与户口登记脱钩,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要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华网12月10日)
这些改革信息在网上引发一片叫好声,也源于它们颇有一些超出了大家的“意料”——很多管理模式,存在了多年,尽管导致了这样那样的不便,但时间久了,大家也都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觉得即便不合理那也是“应该的”,是“只能如此的”。比如,我们知道现在的驾考模式很麻烦,但就是没敢想去改变它,甚至有人渲染不这样搞会出现混乱;比如所谓“黑户”问题,也是一个纠葛很多的“遗留问题”,是很多土政策造出的孽果,可好像不让他们这么“黑”着,就动摇了管理的权威,所以“情况复杂”,一拖再拖。
今时今日多条“利民改革”消息同时出现,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哪里有那么多的管理政策是绝对“变不了”的?很多司空见惯、绑缚了太多权利、制造了太多困境的管理政策,并不能因为它“存在”就是“合理”的。打破心中的条条框框,解放惯性思维的大脑,依然是当下社会治理优化进步的最强生命力。也唯有更为彻底地破除“政府本位、官本位”思想,树立 “民本位、社会本位”思想,我们的社会治理水平才能大大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才能大大提升。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尤其是各级各部门管理者的认识问题。曾几何时,我们正是靠着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的状态,赋予了社会极大的活力,获得了大的飞跃。近几年来,民生改革略显迟缓,好些领域的改革也踌躇不前,有些领导干部抱残守缺,不愿得罪人、不愿放手做,觉得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动,慢慢地脑子真就被现实“锈”住了。有些是认识不到位,有些是怕触动既得利益假装认识不到位。
社会民生痛点很多,“司空见惯”的“不合理”也很多,比如高企不下的出租车“份子钱”问题和垄断式经营模式;比如好些垄断性企业“只要钱不出钱”的双重身份问题;比如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的资源失衡问题;比如城乡“同命不同价”、医保差距大等问题……哪一个社会痛点的背后,没有管理模式在绑缚一些东西、放纵着另一些东西?
就该如此吗?只能如此吗?
显然不是。社会治理,说到底就是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把不平的社会痛点重新“摆平”。当下中国,有太多的利民之事可以做,“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指向的也是这个。只是必须看到,束缚我们大脑的,除了陈旧的观念,还有无处不在的利益,有人在吃亏,是有人在超常地“得便宜”。正因如此,中央深改组才明确提出,“不管是落实已出台的改革,还是推出新的改革举措,都更加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更加需要勇往直前的毅力,更加需要雷厉风行的作风”——三个“更加需要”,正是解放思想之后必须跟进的果敢与勇气。
社会积弊太久、太多,我们自己也会在一次次妥协中被“同化”,犹如玻璃瓶里的跳蚤,以为那里终究有块不能突破的天花板。各级领导干部面对众多矛盾,尤其需要向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方向去努力,违背这个方向的,就是改革的阻碍与枷锁,都必须打破。(普沙岭)
(来源:中国青年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