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小、且快、又即时:“微时代”的美学症候

2015年12月11日01:1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既小、且快、又即时:“微时代”的美学症候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手机用户出现。2013年,中国手机用户总数接近12亿人,当年第三季度国内活跃移动设备总数达5.9亿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大规模普及,以及随之衍生的大量应用服务产品为使用者带来便利的同时,移动技术伴着时代浪潮,也深刻地改变着社会面貌。三四十年前人们不曾想过拥有“数字生活”,而如今“微时代”的印记已悄然烙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我们回望曾经的生活片段,不难发现,人们的交流渠道、生活习惯、娱乐方式已然发生很大的变化。

  新世纪的全球文化,开启了日常审美时代,“生活美学”由此应运而生。然而,中国化的生活美学却有着自身的特质:一方面,中国古典美学本是“生活艺术化”的美学,另一方面,当今中国社会进入“微时代”所孳生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审美泛化进程中亦独树一帜。前者是历史的旧积淀,这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审美传统;后者则是现实的新拓展,当代中国人的审美生活已成为全球文化拼图中的核心角色,这并不仅由于中国拥有6亿多微信的用户量,而更是因为中国审美生活确实带来了“质的革新”!

  所谓“微时代”,就是以微博、微信为传媒急先锋,以微、小、短、精为传播特征的当今时代。从博客的铺张到微博的简约,就顺应了微时代的从简之风;从短信的单向传输到微信的共时互动,更顺应了微时代的沟通新潮。微时代以信息传播内容的“微小”为支点,推动了信息交流速率与频率的双重提升,从而将日常审美时代置入“加速器”之内。

  首先,微时代的美学症候就是“小”。微博仅仅被压缩于140个字符,这字数较之网站发布与微博粘贴显得少得可怜,但百余字的含量却使得大众审美习惯更加“速食化”。短小的不仅是文字,还有图像与视频,图像不追求清晰而“达意”即可,视频不强求完整而“出彩”就行。这倒顺应了德国经济学家舒马赫1973年所提出的原则———“小的就是美的”,同样,小的也是有效率的。

  其次,微时代的美学症候亦是“快”。既然微博与微信皆以小取胜,那么,传播的速度便加快了,道理很简单,轻装上阵才能跑得更快。“轻博客”的推出恰是出于此道,只可惜它既无微博精炼,又背负着博客重荷,因而变得“不上不下”而从者甚少。微信则搭上了“以快为美”的快风车,朋友圈信息一打开就立马直呈眼前,而无需如普通社交软件那般还要去主动观看好友动态。

  最后,微时代的美学症候还有“即时”。微时代的传播带有瞬时性的特征,接受得快,发布得也快:任何终端都可随时接收,手机与IM软件也让发布变得更为便捷。微受众群长时间泡在互联网与手机网上,他们相互之间的网通都是共时存在的,可以随时进行交互的分享与交流。这就使得微时代的传播不是等候短信或电邮,而发生在赛博空间内的一切皆具“即时性”。

  所以可以说,微时代的美学就是“小的美学”、“快的美学”和“即时的美学”,当这种美学症候与生活美化结合起来之时,也就造就了当今“生活美学”的利弊同在,我们既要加以积极推动,也要审观其消极之维。

  (本文作者系国际美学协会总执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

(来源:人民政协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