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9日电(记者周玮)文化部、财政部2015年共同开展了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从东、中、西部选择典型地区,采取不同的促进文化消费措施进行政策试点。目前试点项目进展如何?力促文化消费潜力释放还有哪些举措?在文化部9日举行的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吴江波介绍了相关情况。
线上线下激励补贴东中西部各有招
东、中、西部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政策各有侧重:
——东部试点政策主要是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利用国家文化消费服务平台,促进文化消费信息化、集成化,线下发行“文化消费专属信用卡”,通过信用卡积分、打折等方式引导居民文化消费。北京市海淀区于10月16日正式启动试点工作。
——中部试点政策主要是文化消费激励政策,通过激励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消费评价获得积分奖励,再以所获得的积分用于自主文化消费。试点选择安徽省合肥市和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9至10月,合肥市参与试点的6家公共文化场馆参观人次4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8.26%。
——西部试点政策主要是文化消费税(费)补贴政策,通过对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中实际纳税(费)的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财政补贴,降低文化产品价格,拉动文化消费。试点地区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9月22日正式启动实施,预计12月中旬,居民即可购买合作商户提供的文化产品并享受相应补贴。
新兴文化消费异军突起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9.6%,其中,人均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增长16.4%,远高于人均消费支出增速。
当然,我国文化消费还存在巨大市场空间,据有关专业机构测算,2013年底,我国文化消费潜在消费规模为4.7万亿元,而实际的文化消费规模刚刚超过1万亿元,存在超过3万亿元的文化消费缺口。
由此可见,我国文化消费快速增长、潜力巨大。与此同时,新兴文化消费异军突起,特别是“互联网+”消费形态不断扩大,像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演艺、网络文艺等不断出现。
而随着文化消费与信息消费的融合,文化资源开发载体、文化信息传播平台不断增多,文化消费形态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自主选择文化消费的方式逐渐成为主流,人们越来越注重满足更加便利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消费层次也正不断提升,由比较低层次消遣型、娱乐型逐渐向比较高的知识型、发展型、智能型发展。
着力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
这次试点的三种政策措施,一方面从消费者角度,培育引导文化消费,另一方面也通过国家文化消费服务平台及时准确获得客观数据,通过大数据实时分析,引导文化企业按需有效生产。
下一步,文化部将着力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组织实施文化创意产品扶持计划、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鼓励创作生产更多适应市场需要、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实施文化产业数字计划,强化文化科技对文化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通过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发挥其在扩大有效供给中的作用,提高供给效率。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