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北京12月8日讯 (记者李予阳)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冶集团)总经理张兆祥今天在京正式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冶集团将与五矿集团实施战略重组。按照重组方案,中冶集团将整体并入五矿集团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冶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这是两家集团自主选择的一次战略重组,自今年8月开始着手准备,于近日获得国务院的批准。
据悉,两集团业务互补性较强。中冶在国内传统冶金工程市场居领先地位且拥有先进的冶金设备制造技术,五矿拥有有色金属板块、黑色金属板块等。两家央企重组不仅可进行资源与业务的互享共利,还能实现互补,共同做大做强双方的优势业务。且两家均在海外拥有资源,积极在全球布局,合并后将在“走出去”过程中减少内耗,相对降低海外并购成本。
中冶集团与五矿集团的重组也是今年以来央企的第4次重大战略重组,涉及8家大型央企。2014年全年只有一次央企重组即华孚集团并入中粮集团。今年以来央企重组明显加快。此前,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实施了联合重组。无论是南北车的合并重组,还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合并重组,都是具有战略性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强强合并,有助于带动中国整体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品牌效应。
9月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出台后,央企重组进一步加快。12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与珠海振戎公司实施重组。截至目前,国资委网站的央企名录已减至108家。国资委刚成立时候这个数字是196家。此外,据了解,航运央企的合并重组也即将落地。
“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国有企业必然会迎来大分化、大调整、大改组的过程。”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说。他表示,在转型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在未来几年时间将出现比较集中的企业重组。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能到国际上去打拼的产业如交通运输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能源建设相关产业、商贸与文化旅游产业、信息产业都可能成为重组热点。李锦认为,央企是国有企业,是国有企业中的“国家队”,央企的兼并重组必须从其地位与使命来考虑。从国家角度着眼,要从是否有利于以下六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国力增强,二是国际竞争,三是国际安全,四是国家活力,五是国家稳定,六是国资增值。
券商分析认为,央企并购主要有四大类型:第一,行业内合并重组。即业务在竞争领域、主业有相互重叠或优势互补的企业进行合并。第二,行业内兼并收购。主要发生在产能过剩行业。第三,上下游行业链一体化整合,即通过整合行业集中度低、效益低下、分散在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实现上下游行业链的一体化。第四,央企海外并购。“一带一路”和“装备制造‘走出去’”战略将为央企海外并购提供新机遇。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