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有升有降渐成常态 汇率变化是主因(图)

2015年12月09日05:32  
 
原标题:我国外汇储备有升有降渐成常态 汇率变化是主因(图)

  我国11月外汇储备降至34383亿美元,比10月下降872亿美元。因汇率变动带来的外汇储备余额下降规模为300亿—350亿美元;跨境资金流出,是导致外汇储备下降的又一原因。长期看,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常项目仍将保持较大顺差,人民币不会出现大幅贬值

  1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1月外汇储备降至34383亿美元,比10月的35255亿美元下降872亿美元。今年5月份之后,外汇储备曾出现连续5个月下降。10月和11月则呈现有升有降的明显双向波动态势。

  汇率变化是主因

  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出现振荡,前3个月,外汇储备从38134亿美元下降至37300亿美元,4月外储小幅回升至37481亿美元,单月增加181亿美元;5月之后,外储规模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其中,8月份下降939亿美元,规模为今年最高;9月份外储下降规模明显收缩至432亿美元,10月份,外汇储备企稳回升,单月增加114亿美元;11月,外汇储备规模再度出现单月下降。

  央行在解释8月份外汇储备规模下降原因时曾表示,央行在外汇市场操作提供外汇流动性,当月外汇储备委托贷款项目进行了一些资金提款,以及国际市场一些主要金融资产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调增大了外汇储备降幅。

  业内专家认为,11月份美元汇率保持强势,由此造成的汇率兑换折算损失是外汇储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元指数从11月初开始出现明显上扬,从96.7的低点开始,一直上升到11月末的100以上。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11月央行公布外汇储备余额下降872亿美元。当月美元指数升值3.43%,据此推算,因汇率原因带来的外汇储备余额下降规模为300亿—350亿美元。

  汇率的变化一直是导致外汇储备规模波动的原因之一。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以美元计算,但外汇储备实际构成除了美元之外,还有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在美元指数明显上升的阶段,其他货币则相应出现贬值,最终折算成美元时,外储中的这部分非美货币资产估值必然出现缩水。

  野村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赵扬表示,11月外储下降主要受欧元及日元月内贬值幅度较大影响,造成非美货币资产重估的汇兑损失,预计12月外汇储备仍有可能进一步下降。

  资本外流存压力

  除了汇率变动,跨境资金的流出压力,也是导致外汇储备下降的原因之一。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外汇储备在10月短暂企稳后再度大幅缩水,是资金外流压力的体现,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人民币贬值和人民币资产回报下降的预期。

  尽管外储数据在10月份出现回升,但同期结售汇数据仍显示了一定的资本流出压力。今年8月份,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1280亿美元,逆差规模为历史最高。此后,9月和10月的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规模缩减至1146亿美元和301亿美元,但逆差的局面仍未改变。从这一数据来看,国内市场仍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的贬值空间,个人和企业出于避险需要,增持了一定规模的美元等避险货币。

  谢亚轩表示,此前国际资本外流形势出现改善,而基础仍不稳固。虽然外汇市场恐慌情绪有所缓解,8月完善中间价形成机制带来的冲击已基本消化,但是企业和个人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未完全修复,10月的结汇意愿仍然低迷,外汇供求形势未根本改善。

  谢亚轩同时强调,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形势变化的原因分析要有更广泛的国际视野。11月以来,美联储加息预期强化,导致多个新兴经济体出现国际资本外流;同时,全球均缺乏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投资机会,这导致相应的跨境融资等国际资本流动普遍不活跃。

  双向波动成常态

  下一阶段,由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外溢作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仍可能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形成压力。但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常项目仍将保持较大顺差,人民币不会出现大幅贬值,外汇储备双向波动的概率较大。

  中国银行12月7日发布的报告预计,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分化,美联储即使加息,初期力度也不会太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会面临资本外流和本币贬值压力,但人民币贬值幅度会比较温和。长期看,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向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将支撑人民币的强势货币地位。另外,今年8月之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步入新阶段,未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双向波动运行特征明显,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保持稳定。

  谢亚轩表示,美联储加息的节奏预计会较为缓慢,因此,在2015年底加息之后、下次加息之前,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会迎来一个相对长的平稳期。这有可能会导致国际资本阶段性地回流。

  长期来看,外汇储备仍可能在资本流出压力下出现月度减少,但总体幅度依然可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经济学家孙涛认为,从未来应对各种对外支付需求的角度来看,中国外汇储备充足。与其他国家相比,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外储占16个月进口的比重),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都保持在较高水平。国际市场高估了中国外汇储备下降的风险。(经济日报记者 张 忱)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