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话剧到京剧《伏生》的留白更多了

2015年12月09日02:16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从话剧到京剧《伏生》的留白更多了

魏积军饰演李斯。国安剧院供图

▲张建国在剧中扮演伏生。国安剧院供图

  12月18日,由王晓鹰导演,奚派老生名家张建国主演的京剧《伏生》将在北京国安剧院首演。昨天,张建国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表示,与话剧版相比,京剧版更加简洁,留白更多了,“除了唱念、表演之外,我希望观众能够看到伏生身上的文化内涵,这种为了文化传承而舍弃家庭的精神。”导演王晓鹰表示,这个戏探讨是的“假如文化传承的责任落在某个人身上”时,他是否能够用强大的人格担当起来。

  看点揭秘

  从话剧到京剧“做减法”

  2013年,王晓鹰导演的话剧《伏生》首演,当时引起热议。从话剧到京剧有哪些变化,这是观众所关心的。剧中扮演伏生的张建国表示,当初他看到剧本时有些压力,一方面,这个忍辱负重的历史人物身上承担了太多文化内涵,而且几乎每场戏都在舞台上,演起来很累;另一方面,这个戏的念白、唱词优美,但是对京剧来说有点“太满了”。

  张建国说:“京剧剧本与话剧剧本有很大不同,京剧剧本讲究要留白,不能写得太满,要给演员在舞台上的创作留有广阔空间,故事与故事之间、剧情与剧情之间的转换要留有空白。”为此,从剧本到舞台呈现,编导们都在为这个戏“做减法”。

  王晓鹰透露,在情节上简化了隐兮与羲娥这条线,从而让故事更多地集中在主线上,其他情节上也适当进行了简洁处理,“尽可能留出时间给演员,让他们得以淋漓尽致地去发挥,去塑造人物。”另外,话剧中伏生把《尚书》藏在“墙壁之夹层内”,而京剧中则改成了伏生把书背诵下来。现在,这个戏已经过两次响排,在唱词和情节上更为简洁。

  这个伏生“奚派”味儿

  从唱念到表演上的程式化,是京剧演员与话剧演员在舞台上的最大不同。张建国自小学习奚派老生艺术,他说:“有些东西已经根深蒂固了,自然在排练这出戏时,带入了奚派的风格和特色。这种艺术风格已经融入到我的舞台生活当中了,所以有形无形之间,有心无心之时都会流露出奚派的艺术风格,这是很自然的,不用特意训练。”

  他觉得,一出戏没有必要往哪一派上靠,因为伏生这个历史人物在京剧舞台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对于我在舞台上的表演来讲,不单单要用唱念来塑造人物,更重要的是要用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来诠释伏生这样一个大儒。这个戏跟我原来演的《大漠苏武》《卧龙出山》都不一样,苏武、诸葛亮都是有传统戏可寻的,而伏生是一个全新的人物。”张建国透露,他会从传统戏中借鉴一些手法,“应该叫化用,如果让观众能看出来是从哪个传统戏直接搬过来的,也挺没意思的。”

  伏生与李斯对手戏多

  在剧中,伏生与李斯的对手戏很多,是全剧一大看点。当李斯被押赴刑场之时,处于疯癫状态的伏生向李斯说出所有隐情,这也是全剧的高潮。李斯由裘派花脸名家魏积军饰演,他说:“戏中体现了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学,跟以伏生为代表的儒学之间的碰撞,李斯提倡以‘法’治国,就必须是强权。抛开政治立场来说,李斯敬佩伏生,伏生理解李斯。当初李斯随秦始皇东征西战,最后却落得‘五刑’的下场,唯有伏生记得李斯功绩。”

  谈到李斯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魏积军称不能把李斯演得太过于脸谱化。他说:“在我们传统戏中,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以往的人物画了脸谱之后,一出场就被定型了,比如曹操、屠岸贾,观众一看就知道这是反面的形象。这次我们就此进行了修改,不让他‘脸谱化’。”

  魏积军透露,演出李斯时会让他更加有书卷气,尽量把李斯的形象往学者这方面靠。问及剧中更多的精彩场次,主演张建国笑着说:“我还是希望观众能到剧场来看我们的演出,这个戏有不少唱词还是很优美的。除了唱念、表演之外,我希望观众能够看到伏生身上的文化内涵,这种为了文化传承而舍弃家庭的精神。”

  导演谈戏

  用京剧重演可以获得新生命

  王晓鹰与京剧的缘分,并非从这次《伏生》开始,他说:“其实这些年一直在接触戏曲,也曾给其它剧团排过京剧,今天我有这样的机会去排戏曲,可以说是对戏曲的一个反馈。因为三十年来,我从戏曲当中学习了很多东西,包括我自己追求的‘舞台上的诗化意象’以及‘中国式的舞台意象表达’的理念,都是从中国传统戏曲当中所吸取的营养。有机会把我的心得和体会反馈给戏曲,是我非常愿意做的一件事情。”

  国家京剧院排演京剧《伏生》,最初是张凯华院长看了话剧版之后有感,认为这个话剧用京剧表现出来会有一番别样的风采。王晓鹰也认为,用京剧的形式表达也可以让《伏生》获得一次新的生命。“这个戏最重要的是要姓‘京’,用京剧的方式去强化,用京剧的方式去渲染,这样才能排出一个与话剧不同的《伏生》,一个新的《伏生》。”

  对于话剧和京剧舞台呈现方式的区别,他说:“相比较而言,京剧更看重演员在舞台上的表达,话剧则更重视演员以及舞美的综合效果。因此在京剧的舞台上,除了保持话剧原有的故事、戏剧冲突以及文化担当的内容以外,更多的可以看到优秀的京剧演员在舞台上对人物的表达。”

  谈到伏生这个人物,王晓鹰认为,除了文化传承与担当这样一个主题外,还隐藏着一个文化人非常决绝的选择。“假如文化传承的责任落在某个人身上,他需要为此负责,甚至要做出很多牺牲。而戏中,伏生的牺牲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包括妻儿的牺牲、女儿的误解、周围人的唾骂。假如他能够担当起来,那么这个人物就会有一个相当强大的人格。《伏生》更多的是在塑造一个这个文化概念下的人物形象。”

  链接

  京剧《伏生》讲了什么

  伏生这个人物,历史上确有其人,也确有其事。他是儒学的传播者,也是儒家的代表性人物。伏生是一个英雄式人物,如果没有他,很多儒学经典可能已经消失了。京剧《伏生》根据同名话剧改编,讲述了秦朝始皇帝下令焚书,丞相李斯率众敦促,大儒伏生亲自点火,焚毁家中典籍。

  之后,伏生的儿子以作乱之罪被李斯缉拿,在李斯的威逼挟持下,伏生供出其子,致使自己家破人亡,伏生也陷入了疯癫状态。直到秦始皇驾崩,李斯被押上刑场,伏生为他送行时才说出了其中的隐情。伏生用他的血肉之躯,承担了身心累累的伤痕,用属于他的独特方式,保护与传承了儒家经典《尚书》,使文明之火,复燃于世。

  该剧由剧作家孟冰、罗周编剧,王晓鹰担任导演,荀皓担任京剧导演,著名琴师李祖铭、邱小波担任唱腔设计,刘杏林和胡耀辉分别担任舞美设计和灯光设计。在剧中,著名奚派老生张建国饰演伏生,花脸名家魏积军饰演李斯,张兰、吕昆山、张兵、付佳等在剧中也担任主要角色。

  京华时报记者田超

(来源:京华时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