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生产“十二连丰” 部分主产区遭遇粮价下跌

2015年12月08日20:31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中国粮食生产“十二连丰” 部分主产区遭遇粮价下跌

  国家统计局8日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62143.5万吨(12428.7亿斤),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288.2亿斤),增长2.4%。

  这是自2004年以来全国粮食连续第十二年获得丰收。“十二连丰”成绩喜人,但丰收背后掩盖的问题,亟须关注。

  两大原因推动粮食“十二连丰”

  “今年粮食再获丰收,一是由于播种面积增加,二是单产有所增加。”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说。

  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70010.7万亩,比上年增加900多万亩,增长0.5%。全国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每亩达365.5公斤,每亩比去年增产6.5公斤,提高1.8%。

  “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支持力度,及时下拨2015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种补贴资金,稳定了农民的种粮收入预期。同时,农业种植结构继续优化调整,冬小麦、玉米等粮食种植面积有所扩大。”曾衍德说。

  由于种植棉花、油菜籽等费工费时,比较效益较低,一些地区调减棉花和夏收油菜籽种植面积,如江淮部分地区棉花播种面积减幅接近30%。因播种面积扩大而增产粮食约达67亿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23.1%。

  对于粮食单产提高的原因,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侯锐认为,农业气象条件良好、高产作物面积增加、农业科技支撑有力、农业生产措施得力,是单产提高的主要原因。

  “国以粮为先。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际粮价可能反弹等背景下,今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对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意义重大。”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秦富说。

  备受关注的厄尔尼诺现象已开始在粮食市场展现“威力”。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数据称,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以糖、植物油、乳品为代表,全球粮价在10月份涨幅达4%,创出三年来最大涨幅。

  部分主产区遭遇粮价下跌之扰

  虽然喜获“十二连丰”,但一些主产区的种植户却高兴不起来。记者了解到,受国内外粮价价差扩大、国内粮食库存增加等因素影响,今年三季度以来我国玉米市场价格下跌较多,局部地方出现“卖粮难”现象,种粮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抬头。

  黑龙江绥化市北林区幸福乡农民张志超告诉记者,去年水分30%的玉米能卖到8毛2,而今年同品质的才卖7毛,每亩少收入100多元。张志超表示扣除成本,种自己的地每亩能赚100多元。

  但对新型经营主体来说,玉米价格的下降对其收入影响更为明显。黑龙江省兰西县振宇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德明告诉记者,由于去年丰收,今年流转费每亩比去年高出100元,再加上种子、化肥、种收机械等费用,一亩地的成本就在1000元。“而今年平均亩产1200斤左右,还是潮粮,每斤才6毛多,去年挣的钱今年都亏进去了。”李德明说。

  今年9月18日,有关部门公布我国东北地区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为2000元/吨,与去年相比,每吨降价240元,专家测算,相当于东北地区今年农民种植玉米的收入要减少200亿元。

  “粮食生产的利润空间本来就不大,如果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种粮积极性就会大幅下挫,必将威胁来年的粮食产量。”黑龙江省兰西县粮食局局长王孝国说。

  须改革粮食政策破题“价格悬河”

  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粮价下跌现象,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中储粮等部门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卖粮难”问题的出现。

  财政部近期已将2016年粮食风险基金中央财政补助全部提前下达地方,其中下达东北三省一区粮食风险基金62.2亿元。

  中储粮总公司在东北地区建设新型具有防火功能的千吨囤3000万吨,在今年秋粮收购中将发挥作用。同时,国家下达中储粮的第一批300万吨临储玉米跨省移库计划已近完成,目前正积极为第二批跨省移库计划做准备。

  “通过采取及时启动收储等措施,引导市场预期稳定,目前国内市场和价格趋于平稳。”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司长周冠华日前在粮食相关政策新闻通气会上说。

  一方面要及时出台政策杜绝“卖粮难”、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要从改革价格形成机制上找出路,破题当前国内粮价远超国际的“价格悬河”问题。

  为刺激粮食增产、带动农民增收,我国政府连续12年实行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价政策,收购价的连续抬升,让国内粮食价格远高于国外,成为高悬于全球粮食市场之上的“价格悬河”。

  对此农业专家陈锡文指出,当前2000元/吨的临储价格已远远高于国际市场,可见中国粮食政策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他认为,应发挥市场供求在价格形成中的基础作用,政府要在市场之外给予农民必要的补贴。

  陈锡文同时指出,政府调整粮食政策要慎之又慎,要充分考虑农民利益,避免出现粮食产量的大幅度下降。 (记者王宇、王建、王希)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