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津贴”事关民生福祉理应得到切实推行

2015年12月03日13:30  来源:中国妇女报
 
原标题:“高龄津贴”事关民生福祉理应得到切实推行

  从2016年1月起,山西省城乡低保家庭中的高龄老年人(80周岁~99周岁),以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依赖他人长期照料的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别可以得到30元~60元补贴。与此同时,全省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补贴标准也将由现行的200元提高到300元。(12月2日《经济日报》)

  事关民生福祉,宜有长远眼光。目前国内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已超过1800万,并正以年均10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中国传统的尊老美德,在新形势下需要不断更新内容。尤其是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经济条件越过这个分水岭之后,社会福利制度也应实现从补缺型向普惠型飞跃。山西建立全省统一补贴制度,钱虽然不算多,但传递出改善民生的信号,对保障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保基本、兜底线,政府义不容辞,各地都应进一步针对老百姓的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困难解决机制。

  早在5年前,国家民政部就明确表示,我国将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于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经过评估,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为他们入住养老机构或者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给予护理补贴。国家鼓励地方建立8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同时,国家根据经济发展以及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情况,适时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老人的境况如何,是衡量一个地区富裕程度和文明程度的尺度。有些地方,建立和推行高龄津贴制度既没有一个时间表,更没有实际行动,导致民政部的要求被“架空”,这除了因为一些领导干部对此思想认识不足和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外,也与相关制度不健全、不统一,专门的法律还不够完善有关。

  一方面,尽管近年来事关民生的很多重要事务均纳入政府预算,如基本养老、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等分别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编制范,但高龄津贴大多尚未纳入财政预算,这就给一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敷衍塞责提供了口实;另一方面,目前高龄津贴在国内并没有作为一项统一的、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确定,由于缺乏法律上的强制力,给拖延施行提供了回旋余地,也使这项惠民之举难以得到均衡推行。

  凡事都有起步之难,现在,国家从立法高度提出实行高龄津贴制度,各地理应积极响应、步调一致,将高龄津贴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落实资金,把国家送给高龄老人的“红包”不折不扣送到老人手里。应该说,高龄津贴这项事关民生福祉制度,既有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又有来自民众的欢迎支持,理当得到令人满意的落实。 □ 吴学安

(来源:中国妇女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