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两头占便宜”?无稽之谈!--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两头占便宜”?无稽之谈!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李仕权

2015年12月01日08:59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法国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活动,带去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为推动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协议作出中国贡献。

    就在大部分人为中国减排的务实举措和亮丽成绩点赞时,一些质疑声又冒了出来:一方面,中国要求发达国家出钱、出技术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减排;另一方面,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又在不断增加并稳居世界第一,“两头占便宜”。

    事实真是这样吗?看看下面这些你就明白了,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两头占便宜”完全是无稽之谈。

   (1)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是发达国家必须偿还的“气候欠债”

    气候变化大会谈了又谈,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发达国家如何落实对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技术支持。有不少不明真相的人误以为,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是“慈善援助”,而真相却大相径庭。

    科学研究已明确证实,由于主要温室气体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产生累积效应,因此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累积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同期总排放量的70%以上。

    有多少气候债务,就应该有多少减排义务。因此,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是发达国家必须偿还的“气候欠债”,而不是什么“慈善援助”。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出钱、出技术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减排,是非常名正言顺的事情,只是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已。在这件事上,中国同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并没有占发达国家的便宜。

    (2)中国碳排放量全球第一,但累积碳排放量不及美欧同期的一半

    近几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全球第一并且还在增加”屡屡被外媒提及,作为攻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占便宜”的论据。但事实上,相比于二氧化碳的“瞬时排放量”,上文提到的累积二氧化碳排放量才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统计显示,从1850年到2011年,美国的累积排放占全球的比重为27%,欧盟占25%。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2014年9月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尽管中国碳排放量近年来快速增加,但1870年—2013年,中国143年的累计碳排放总量不及同时期美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也不及欧盟碳排放总量的一半。

    而具体到人均累积碳排放量,发展中国家就更小了。工业革命以来,占全球25%人口的发达国家占有全球二氧化碳历史累积排放总量的70%以上。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发展的任务还很重,虽然单位GDP能耗一直持续下降,但由于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所以碳排放总量仍会增加,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存在什么“占便宜”的问题。个别外媒拿碳排放总量做文章攻击中国,是有意歪曲事实。

   (3)节能减排是中国的自觉行动,不存在所谓的“说一套做一套”

    有个别外媒渲染,中国缺少减排的动力,只是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才缓慢行动,想方设法在减排方面“占便宜”。实际上,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共识,就算没有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也会自觉节能减排,促进能源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保护生态环境。

    事实上,中国节能减排效果显著。2015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取得很好的进展,截止到2014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了6.1%,比2010年累计下降了15.8%。“十二五”规划要求下降17%,这个目标已经完成。

    不仅如此,2014年11月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更是明确表示,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而根据国际能源总署 (IEA) 报告,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但碳排放量却没有增长,是40年以来首次不是因经济危机造成的零增长。IEA认为这要归功于再生能源发电量上升,而中国在这方面是最给力的。2014年中国在再生能源发电上花了800亿美元,相当于欧盟 (460亿美元) 加美国 (340亿美元)的总投入。

    可见,中国并没有想方设法在减排方面“占便宜”,节能减排是中国的自觉行动,不存在所谓的“说一套做一套”。

   (4)中国自觉做好自身减排的同时,还主动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

    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宣布,中国将拿出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团成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认为,拿出200亿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200亿元人民币,比中国之前提出的南南合作基金翻了上百倍。”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碳金融的教授王遥表示,这足以说明中国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的诚心。

    反观一些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的承诺却是一再打折扣、一再落空。

    根据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协议,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至2012年间总共出资300亿美元作为快速启动资金,到2020年实现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但这些资金承诺却迟迟得不到落实。2015年即将过去,但本该2012年就落实的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至今尚有很大的缺口。至于到2020年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的目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上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这一资金总额还只有620亿美元。更糟的是,部分发达国家对于如何实现这一支持资金承诺仍无详细时间表,承诺仍只是空头支票。

    由此可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想着法要占便宜的恰恰是某些发达国家,绝不会是中国。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责编:陈孟、申亚欣)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