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海11月28日电 (记者 杨陈 冯抒敏)时隔八年,当南宁游客冯宁再次登上位于北部湾畔的中国最年轻火山岛——广西涠洲岛时,眼前拔地而起的幢幢现代化小楼,以及道路周边不时出现的在建楼房,让她“找不到当年在岛上的感觉了”。
“以前岛上都是成片的灰色平房,高的也就两层而已。房子古朴而具有当地特色,住着冬暖夏凉,跟周边的海景相得益彰,感觉特别好”。冯宁如是说。
冯宁口中“灰色的房子”,是涠洲岛上独特的珊瑚石民居。
这里的民居已有上百年历史,岛上始建于19世纪的天主教堂,就是珊瑚石建筑的典型代表。曾几何时,挖取珊瑚石砌墙,用珊瑚砂烧制灰浆糊墙打地板,是当地岛民建房的主要模式。也正因就地取材,那些外表粗砺、饱经沧桑的石头给游客呈现出涠洲岛最原始自然生态。
2010年,《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发展规划》获批实施,涠洲岛成为继海南岛之后,中国第二个被明确定位为发展国际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的海岛。
“涠洲岛上的建筑也是从那时候起换了风格。建房大都是搞农家乐做客栈的。”常年在西角码头经营三轮车客运生意的一位吴姓岛民说,旅游让一直以来以种植业和捕捞业为生的岛民看到了“出路”,参与旅游经营的岛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改善。
据统计,2011年,涠洲岛全年接待游客仅34万人次,今年前三季度跃升至160万人次。纷至沓来的游客让不少岛民“弃农渔从商”,推倒了自家世代居住的珊瑚石民居,一时间小洋楼式“农家乐”、“渔家乐”遍地开花。目前,岛上53个自然村共5241户村民就有近500家农渔家乐。
然而,国际化、现代化步伐不断提速的涠洲岛也引发了旅游业界的担忧。北海涠洲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兴富认为,珊瑚石民宅被钢筋水泥代替,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涠洲岛特有的人文景观,降低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赖富强亦表示,“旅游的开发改造,应该是想办法把‘古’的东西保留下来,作为旅游卖点和资源加以保护,而不是一味的拆旧建新,最终只会变得不伦不类”。
为保护珊瑚石民居以及古村落、古风貌,北海市官方正力推在涠洲镇荔枝山村委圩仔村打造生态乡村旅游示范点。根据官方提供的《圩仔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设计方案》显示,该村将整合现有的水库、庙宇、古井、珊瑚石民居及独特的原始村貌等资源,通过对村庄环境整治、景观环境营造、基础设施配套、民房改造、农业观光园建设、特色产品包装销售等,打造成农事体验、休闲度假型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目的是通过对传统珊瑚石民居进行风貌改造,将旅游与居住结合,让村民认识到保护传统珊瑚石民居的重要性,认识到不大拆大建也能分享旅游发展红利。”涠洲岛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崇良说。
王崇良告诉记者,官方期望以圩仔村为试点,进一步发挥传统村落的旅游效益,培育乡村生态旅游亮点,延伸涠洲岛的旅游产业链,以拓宽岛民增收致富的途径。(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