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11月28日电(记者陈斌)“交了首付款,就等着搬新房,像城里人一样生活。”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乡农民张德贵站在黄峪乡异地移民搬迁点,面对几十栋已经封顶的高层住宅,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黄峪乡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前、后山贫困地带,虽然距离兰州主城区仅8.5公里,由于自然条件差、人均耕地面积少、居住分散、医疗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落后和产业发展零散,黄峪乡长期以来是兰州市离城最近但日子最穷的地方之一。
为了让能看得见高楼大厦的城边儿农民也过上富裕日子,黄峪的党员和致富能人商量,利用当地群众收入70%来自百合种植的传统,发挥支部和党员的带动作用,以“支部+协会”的方式将农民分散的种植整合起来,扩大和提升百合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原来大家分散种植经营,生产成本高,品质参差不齐,百合的价格很不稳定。”黄峪乡党委书记李柏斌说,“不少党员是种植大户,这两年靠着党员的示范带动,农民大多参加了协会和合作社,抱团发展,效益几何倍增。”
在“支部+协会”模式下,蒋家湾村百合种植面积1300多亩,测土配方施肥和覆草微喷等新技术的推广使得村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4000多元增加到2015年的近9000元。曾经是重点贫困村的黄峪乡蒋家湾村如今旧貌换新颜,宽敞的硬化路、太阳能路灯、健身文化广场和幸福养老院一应俱全。
“村支部帮助引导百合种植加工大户、小微企业和村民共同组成合作社和协会,利用大户、企业的技术和市场资源,让大伙共同致富。村民兜里有了钱,光这个月,村里就新添了好几辆小汽车。”黄峪乡蒋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江发平告诉记者。
据了解,2013年以来,兰州市七里河区在6个涉农乡镇试行“支部+协会”村级互助模式,在区级投入200余万元的基础上,各乡镇、村整合各类资金打建党建示范点14个,通过党员、致富带头人创办项目、发展农家乐、领办合作社等方式,加上实施整村、整乡扶贫推进、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培训等专项精准扶贫项目,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目前试点乡镇已整合互助资金近千万元,发放贷款860多万元,形成了百合、林果、养殖等主导产业,近10个“贫困村”走上了“小康村”的道路。
“党员加入协会增加了宗旨意识,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农民加入协会则增强了与党员、支部的联系,农村基层党组织重新把农民组织起来,‘一班人’带动‘一村人’的效应正在得到凸显。”兰州市七里河区区委书记石镜如说,支部与协会联动,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共赢发展。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