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介绍--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

中非合作论坛介绍

2015年11月27日13:58  来源:中非合作论坛  手机看新闻  字号

  【成立日期】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谋求共同发展,在中非双方共同倡议下,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于2000年10月10~12日在北京召开,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

  【宗旨】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

  【成员】中国、与中国建交的50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委员会。这50个国家分别为: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隆迪、喀麦隆、佛得角、中非、乍得、刚果(布)、科摩罗、科特迪瓦、刚果(金)、吉布提、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摩洛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苏丹、南苏丹、坦桑尼亚、多哥、突尼斯、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会议机制】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的《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规定,中非双方同意建立后续机制,定期评估后续行动的落实情况。2001年7月,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磋商会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讨论并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后续机制程序》。2002年4月,后续机制程序正式生效。中非合作论坛对话磋商机制建立在三个级别上:部长级会议每三年举行一届;高官级后续会议及为部长级会议作准备的高官预备会分别在部长级会议前一年及前数日各举行一次;非洲驻华使节与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部长级会议及其高官会轮流在中国和非洲国家举行。中国和承办会议的非洲国家担任共同主席国,共同主持会议并牵头落实会议成果。部长级会议由外交部长和负责国际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参加,高官会由各国主管部门的司局级或相当级别的官员参加。2006年是新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为此,中非双方决定将当年11月举行的论坛部长会升格为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会议并决定建立中非外长定期政治磋商机制,在每届部长级会议次年的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2007年9月26日、2010年9月23日和2013年9月23日,中非外长在纽约先后举行了三次政治磋商。

  此外,随着中非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在论坛框架下先后召开了中非农业、科技、法律、金融、文化、智库、青年、民间、妇女、媒体、地方政府等分论坛,有些还实现了机制化,进一步丰富了中非合作论坛内涵。

  【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2000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成立,目前共有28家成员单位,分别是:外交部、商务部、财政部、文化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农业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中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和商务部长为委员会两名誉主席,两部主管部领导为两主席。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由外交部、商务部、财政部和文化部有关司局组成,外交部非洲司司长任秘书长。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外交部非洲司。

  中非合作论坛网站网址:http://www.focac.org。

  【主要活动】一、第一届部长级会议

  2000年10月10~12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和44个非洲国家的80余名部长、17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代表及部分中非企业界人士出席会议。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分别出席开幕式和闭幕式并发表讲话;非洲统一组织(非洲联盟前身)“三驾马车”,即前任主席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现任主席多哥总统埃亚德马、候任主席赞比亚总统奇卢巴以及坦桑尼亚总统姆卡帕出席开幕式并讲话;非统秘书长萨利姆在闭幕式上致辞。会议两议题是“面向21世纪应如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非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发展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确定了方向。中国政府宣布了减免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0亿元人民币债务和设立“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等举措。

  二、第二届部长级会议

  2003年12月15~16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中国和44个非洲国家的70多名部长及部分国际和地区组织的代表参加会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以及其他非洲国家的6位总统、3位副总统、2位总理、1位议长,非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联合国秘书长代表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会议主题为:务实合作、面向行动。会议回顾了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后续行动落实情况,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2006年)》。中国政府宣布在论坛框架下继续增加对非援助,3年内为非洲培养1万名各类人才以及给予非洲部分最不发达国家部分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等举措。

  三、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

  2006年11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为北京峰会召开作最后的准备。中国和48个非洲国家的外交部长、负责国际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或代表出席了会议,24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代表作为观察员列席了会议开幕式。

  11月4~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隆重举行,会议主题为:友谊、和平、合作、发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非洲35位国家元首、6位政府首脑、1位副总统、6位高级代表以及非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出席。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2009年)》,决定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旨在加强中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包括增加对非援助、提供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设立中非发展基金、援建非盟会议中心、免债、免关税、建立经贸合作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以及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33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与中非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

  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

  2009年11月8~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以及其他非洲国家的9位总统、3位总理、3位副总统、1位议长和非盟委员会主席让·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会议主题是: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会议审议了中方关于论坛北京峰会后续行动落实情况的报告,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两个文件,规划了此后3年中非在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各领域的合作。温家宝总理在开幕式上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对非合作新8项举措,涉及农业、环境保护、促进投资、减免债务、扩大市场准入、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合作、医疗、教育、人文交流等方面。

  五、第五届部长级会议

  2012年7月19~20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非洲国家6位总统、2位总理、论坛非方共同主席国埃及总统特使以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和50个非洲国家的外交部长和负责国际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或代表以及非盟委员会主席让·平与会,部分国际和非洲地区组织代表分别以嘉宾和观察员身份列席开幕式和会议。会议主题是:继往开来,开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会议审议了中方关于论坛第四届部长会后续行动落实情况的报告,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北京行动计划(2013年至2015年)》两个文件,全面规划了今后3年中非关系的发展方向和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并决定于2015年在南非举行第六届部长级会议。

  胡锦涛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开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的重要讲话,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今后3年在投融资、援助、非洲一体化、民间交往以及非洲和平与安全等五大领域支持非洲和平发展、加强中非合作的一系列新举措。主要包括:向非洲国家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重点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继续扩大对非援助,适当增加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非洲培训3万名各类人才,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18000个,并为非洲国家援建文化和职业技术培训设施,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同时继续为非洲白内障患者提供相关免费治疗,继续援助打井供水项目;同非方建立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关系,为项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提供支持,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倡议开展“中非民间友好行动”,在华设立“中非新闻交流中心”,继续实施“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资助双方学术机构和学者开展100个学术研究、交流合作项目;发起“中非和平安全合作伙伴倡议”,深化同非盟和非洲国家在非洲和平安全领域的合作,为非盟在非开展维和行动、常备军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增加为非盟培训和平安全事务官员和维和人员数量。

  目前,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以上述五大重点领域对非合作新举措为重点的第五届部长会后续行动落实工作正扎实推进,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责编:马葳(实习生)、申亚欣)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