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中方将继续帮助非洲国家 让民众获更多实惠

2015年11月26日11: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26日电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今日回应“在今年中国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背景下,中国是不是会扩大对非的援助”时表示,中非间的援助是相互的,既有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也有在中国困难的时候非洲兄弟给我们的援助,未来中方也将继续帮助非洲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让非洲国家民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国新办今日在举行吹风会,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介绍中非经贸合作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钱克明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一贯坚持把本国人民的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而且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以积极的姿态进行国际合作。65年来,我们帮助和支持非洲国家修桥、铺路、打井、供电、建医院、修学校,培养了各类人才,还派遣了医护人员长期在非洲工作。大家知道抗击埃博拉,中国的医生在非洲做出了特别大的贡献,中央还表彰了一批抗击埃博拉的英雄。中国为非洲减少贫困、改善民生、抗击疫病和自然灾害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援助是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尽力而为,援助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有限,没有超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承受水平。发展援助并不是单方面的,是各国的相互支持,是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这既包括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援助,也包括发展中国家的相互援助。有时发展中国家的相互援助可能更重要,因为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经历,有共同的发展阶段,但资源禀赋不一样,发展的条件也不一样,相互支持,既能形成互补,又更懂得对方的需求。

  钱克明指出,同时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对中国的发展也是有帮助的,大家知道非洲大概有11.5亿左右的人口,是一个大的市场,同时非洲资源丰富,自主发展意识越来越强,发展经济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所以这种合作是契合了中国发展的阶段和发展的需要。援助是互利的,中国也不会忘记,在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以后,比如利比里亚、几内亚、塞拉利昂、赤道几内亚等一些非洲国家在自身尚不富裕的情况下向中国援助了6400万人民币,这对他们来讲非常不容易,对中国的抗震救灾在道义上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特别是非洲的兄弟们伸出援助之手,对中国抗击地震灾害也在道义上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在青海玉树地震以后,刚果(布)政府一次性向中国捐出了1600万人民币,还为灾区援建了一所学校。中非间的援助是相互的,既有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也有在中国困难的时候非洲兄弟给我们的援助,经济上也有很大的合作,中非之间的相互帮助是中非传统友谊的体现,也是国际道义和责任的体现,也为中非双方各自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未来中方也将继续秉承正确的义利观,帮助非洲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让非洲国家民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编:马葳(实习生))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