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外交”:16+1的“压轴大戏”有何深意--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

“高铁外交”:16+1的“压轴大戏”有何深意

2015年11月26日08:15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 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 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 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 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24日至25日,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16+1)在苏州圆满完成了一系列密集活动。

  作为本次会晤的“压轴大戏”,最后一项活动安排可谓别出心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参会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一起,25日上午乘坐高铁从苏州前往上海。

  91公里,22分钟,史上最强的高端乘客阵容,为中国高铁带来一次最强有力的“代言”。

  高铁外交已不是第一次,但此次安排着实不一般,可谓看点诸多,意味深长。

  用切身体验亮出中国高铁品牌

  虽然是16+1高铁,但这趟列车是16节车厢,和普通高铁一样,领导人所在车厢的座位也是普通高铁的商务座,为的就是让他们切身感受中国高铁的细节。

  11点,从苏州北站出发,5分钟后,列车的时速就提到了301公里,91公里的全程只花了22分钟,最高时速达到307公里。

  据透露,这趟列车是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设计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设计时速达380公里,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高速动车组。

  这一高速动车组实现了动车组系统集成、头型、高速转向架、铝合金车体、减震降噪等十大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是中国高铁的标志性技术装备,被誉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典范。

  正因此,该动车组不仅安全,更舒适。从起步到加速再到停靠,20多分钟,记者始终感受到“稳稳当当”。

  用精心挑选的线路展示中国发展活力

  不仅仅是列车本身,线路的选择也别有深意。

  从苏州到上海的高铁是沪宁高铁的一部分。目前,沪宁高铁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标准最高、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铁路。当年在施工时,不仅要保证一旁繁忙的既有沪宁铁路线正常运行,还要解决如何在软土地基上修高铁的技术难题。可以说,这条线路是中国高铁先进理念和成熟技术的最佳体现。

  另一方面,沪宁高铁穿行的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沿途会看到不少现代化的工厂、富裕的村庄、在建的高楼大厦。在外界担心或质疑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否还能担当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火车头时,这样一段旅程无疑是绝佳的展示窗口。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和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在途中就表示,中国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对此很钦佩。

  用高铁走出去引领国际产能合作大未来

  高铁“走出去”是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中东欧地区是中国装备、技术、企业对欧洲“走出去”的重要承接地,高铁也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就在前一天,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结束后,中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三国总理共同见证了中匈、中塞两国三方共同建设的匈塞铁路合作文件的签署。中方表示将推动这一项目年内开工、两年完成。这一项目建成后,不仅造福当地民众,还将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其他合作积累信心和经验。

  “百闻不如一见”,有什么能比亲身体验更让人感受真切和印象深刻呢?

  不少领导人和随行官员是第一次乘坐中国高铁,看看这儿,摸摸那儿,非常感兴趣。中国铁路总公司“贴心地”为他们配了讲解员,介绍中国高铁的建设发展,以及相关装备设计和性能等情况。铁总的总经理盛光祖也专程来为自家产品“站台”,与领导人们一起乘坐高铁。

  尽管只体验了22分钟,但中国高铁的舒适平稳显然已“征服”了这些领导人,而更吸引他们的当然是中国高铁技术和装备的高性价比。有波罗的海国家领导人表示,希望与中国积极合作,推进波罗的海三国的高铁项目建设。

  更重要的是,这次高铁之旅寄托了双方对中国-中东欧合作的美好期望。在本次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上,双方首次发表了一份合作中期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合作的发展蓝图,并提出“1+6”合作框架。正如列车车身上那醒目的标志“16+1〉17”所预示的,中国-中东欧合作的列车已经起步、加速,也必定会驶向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记者陈二厚、郝亚琳、齐中熙)

(责编:马葳(实习生)、申亚欣)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