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兰旻):11月以来,中国南方出现持续强降水,多地降雨量创历史新高,部分流域出现“冬汛”;北方雨雪天气显著,华北大部分地区降温明显。极端天气的频发再次引发人们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关注。气象专家表示,近期极端天气在一定程度上与自去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有着密切关联。接下来,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将不断走强,有可能于今年12月接近峰值,并持续到明年春季,需进一步关注其对今冬明春的影响。
2014年5月以来,新一轮厄尔尼诺事件不断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海表温度距平连续3个月达到2℃以上,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已接近成熟,即将到达峰值。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表示,厄尔尼诺事件通常会造成南涝北旱等气候灾害,近期这一现象尤为明显,“今年最最异常的,确确实实跟厄尔尼诺密切相关联的问题,南方的雨带非常显著,一直从浙江、江西、湖南到广西,对广西而言,前20天的降水比常年多了3到5倍,个别地方多了10倍。华北的雪,冷空气活动跟厄尔尼诺也有间接的联系,极端天气事件凸显了厄尔尼诺的‘狼性’,随着时间的演变,它是层层加码,有一个发展的历程。”
伴随着愈发强烈的厄尔尼诺事件,近期华北地区的极端天气是否会延续?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副主任王冀介绍说,根据最新预测,未来一段时间降雪会有所减少,但降温会持续,“降雪会逐渐减少,今天会有小雪,但降温会持续,在本月26日会达到顶峰,最低气温可能会达到零下10度,后期冷空气势力会逐渐减弱,温度会回升。”
厄尔尼诺事件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全球变暖,不过,近期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大到暴雪,出现大幅降温,也让很多人对是否会迎来“暖冬”感到疑惑。周兵认为,结合厄尔尼诺的发展态势以及统计数据看,今年对暖冬的预测没有改变,“实际上气温的变化在任何一个冬季都有一种内在的变化规律,表现出前冬和后冬的差异,前冬冷,这种冷有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不会整个贯穿整个季节,前冬和后冬不太一样,厄尔尼诺未来在加强过程,实实在在对冬季气温影响偏冷程度,国家气象中心做过相应预测,没有对冬季会偏暖结论进行修改。”
厄尔尼诺在影响天气变化的同时,也会给中国农业带来较大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郑大玮表示,从历史上看,厄尔尼诺在中国发生的第一年往往会导致南涝北旱,第二年会出现雨水较多的情况,今年中国南涝北旱态势依然明显,造成一些地区粮食有所减产,“初夏,长江流域江南洪涝相当严重;到了盛夏,辽宁、内蒙中部、吉林部分地区干旱严重,这部分地区今年是减产的,华北的中北部也一度出现夏季干旱,今年华北地区玉米产量普遍反映不如去年。明年会不会出现较强洪涝,只能说从历史上看有这种可能。”
专家提醒,应继续关注厄尔尼诺对今冬明春的影响。进入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后,南方需防范持续阴雨天气或局地强降水可能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东北、华北等地需防范强降温、降雪过程对交通、设施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