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层面出台玉米生产调整意见

2015年11月24日07:28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国家层面出台玉米生产调整意见

  11月2日,农业部公布了《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力争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重点发展青贮玉米、大豆、优质饲草、杂粮杂豆、春小麦、经济林果和生态功能型植物等,推动农牧紧密结合、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效益提升和产业升级。

  “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该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区,生态环境脆弱,玉米产量低而不稳。

  《意见》指出,围绕“镰刀弯”地区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重点是推进“六个调整”。一是适宜性调整。重点是调减高纬度、干旱区的玉米,改种耐旱的杂粮杂豆和生育期短的青贮玉米。二是种养结合型调整。重点是粮饲兼顾,调减籽粒玉米、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以养定种,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三是生态保护型调整。重点是调减石漠化地区的玉米种植,改种有生态涵养功能的果桑茶药等经济林、饲草、饲油兼用的油莎豆等,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农民增收。四是种地养地结合型调整。重点是东北地区恢复大豆玉米轮作,因地制宜发展苜蓿玉米轮作,华北地区实行冬小麦夏花生(豆类)种植,发挥豆科作物固氮养地的作用。五是有保有压调整。重点是稳定玉米核心产区,调减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西南石漠化区等非优势区的玉米,特别是调减黑龙江和内蒙古第五积温带及部分第四积温带的玉米。六是围绕市场调整。重点是发挥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实行订单种养、产加销融合。

  《意见》认为,对玉米问题要科学分析、理性判断,充分认识玉米在粮食连年增产中的重要贡献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正确研判玉米供求趋势,特别是要看到当前库存增加较多是暂时的,玉米作为重要的能量饲料,需求呈增长的趋势是长期的。当前,推进“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主要是适当调减非优势区,对优势核心产区不仅不调,还要加强产能建设,保障谷物基本自给。

(来源:农民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