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十七届东盟峰会上,东盟10国领导人宣布在今年底正式建成东盟共同体,承诺未来十年继续完善共同体建设。负责社会文化事务的东盟副秘书长翁贴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东盟一体化要靠一个个具备能力的人来完成,其中青年是主体,教育是关键。如果能通过教育成功地让广大东盟青年树立起身为“东盟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无论是东盟域内融合,还是东盟与域外的融合都将更为顺畅。
记者:作为东盟秘书处新任副秘书长,初到雅加达有何感想?
翁贴:我很喜欢这座城市。在这里很容易就能找到反映东盟身份认同的元素。尤其是这里的民众全身心地拥抱并热爱印尼独特的文化,每天你都能看到他们在各种场合身着巴迪克这一民族服饰,这不仅反映出他们强烈的民族身份认同,也让其他国家人民能欣赏到他们的民族特色。我认为,明确的认同和相互的欣赏,这正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融合之道,这也是我们在树立并推广东盟身份认同时值得借鉴的经验,这更是东盟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合作伙伴相互沟通之道。
记者:如何看待整个东盟独有的文化及其传承?
翁贴:任何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语言、艺术、服饰、习俗等方面东盟文化都具有鲜明特色。我是泰国人,当我用印尼语向我的印尼朋友问候时,他们都很高兴。这说明,我不仅是负责社会文化事务的东盟副秘书长,更是一名东盟公民,促进东盟成员国间文化上的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并将东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记者:这种传承与东盟身份认同有何关系?
翁贴:东盟一体化进程历史悠久、硕果累累,我们现在正着力建设“一体化2.0版”。在此过程中,经济和政治要进一步融合,社会和文化更要进一步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仅体现为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它更体现为人类的不断发展。这种融合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必须为之提供包容合作的人文环境,必须促进国家荣誉感向共同体荣誉感的升华。我钱包里每天都装着我的东盟身份证,我特别愿意拿给朋友们看。这种身份认同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文件上或局限在外交官群体中。这种身份认同必须在东盟民众中建立起来。虽然各成员国发展阶段不同,但一旦我们每个人都因“我是东盟人”而骄傲,团结和友爱的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形成并强化。
记者:如何帮助建立并强化“东盟人”这一身份认同?
翁贴:青年是主体,教育是关键。如果能通过教育成功地让广大东盟青年树立起身为“东盟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无论是东盟域内融合,还是东盟与域外的融合都将更为顺畅。虽然这不像经济融合那样可通过数据和指标来衡量,但这是东盟一体化能走到今天的关键,更是东盟一体化走向明天的基础。每一位东盟公民都应投身其中,每一位东盟青年都应为成长为东盟特色的优秀人才全力以赴。(经济日报驻雅加达记者 田 原)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