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的一天,广东珠海一名34岁女职工结束病假,本该在当天上班的她,却在支开家人后自尽。据悉,此前该女工是因加班过度,精神压力大,产生抑郁而休病假的。其家人为此提出工伤赔偿,但至今未获认定,由此也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精神伤害能否纳入工伤?
该女工丈夫出示的一张医院诊断书显示,该女工因工作压力大,被确诊为“抑郁焦虑症”。其夫说,妻子今年3月份从较轻松的食堂岗调换到生产岗,调岗前加班时间几乎为零,但在3月调岗后至其因心理出现疾病休假前,每个月最少的加班39小时,多的时候加班61小时,明显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
据我国《劳动法》第41条规定,“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其夫认为,妻子加班时间明显超过法律标准,使其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精神受到伤害,应属于工伤。
针对此案,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工伤认定决定书中表示,当事人在家中死亡,不符合《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九条、第十条认定或视同工伤的规定,认定当事人非因公死亡。
11月22日,记者从珠海市总工会获悉,目前此案因家属与企业在工伤认定及赔偿金额上未能达成一致,案件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不过,此案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工作引发的精神损害,能否纳入工伤?
接受记者采访的某公司员工丁小姐认为,因工作压力导致的精神疾病应该属于工伤。丁小姐本人从事公关工作,时常加班到深夜11时,有时客户催得紧,连续1个月加班到深夜二三时是常有的事。她说:“压力非常大,工作强度太大了,往往回到家也睡不着。”
而IT行业的周先生则认为,因工作压力所导致的精神伤害不好认定,纳入工伤可能会让一些人骗取工伤保险赔偿,应该建立一个工作压力评判尺度。
记者采访了珠海市人社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一般来说,职工在工作时间内,身体发生受损而导致的精神疾病才能申请工伤。而因为工作压力所导致的精神疾病,不能算作工伤。”
国信信扬律师林叔权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原因,在工伤认定方面有些滞后。在一些发达国家,判定工伤的基本尺度是看是否与工作或工作岗位有关,伤害包括精神伤害和肉体伤害。在我国,像该职工的情况虽然都与工作有关,但受制于现有的条例,难以被认定为工伤,这是现实的困境。(实习生何倚华 记者叶小钟)
(来源:工人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