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河南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许昌学院更名的公示,许昌学院将更名为河南理工学院,这是该校两年内的第二次更名公示。什么时候能改到头,现在还不知道。
如今大学爱改名早已不是新闻了,换一个高大上的名称,就像换件衣服一样随便。然而,这些爱改名字的中国大学的校长可否知道,在法国,有一所名字土得掉渣的大学,享誉世界却从没动过改校名的念头,它叫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巴黎高师的历史几乎与法兰西共和国同龄,距今已有200多年。它为法国培养出无数的杰出人才,存在主义先锋萨特,总统蓬皮杜出自这所学校,在自然科学方面巴黎高师甚至有11位诺贝尔奖得主,巴黎高师的学生总数不到两千人,从相对值看巴黎高师可以算是世界上诺贝尔奖单产最高的大学,在法国可算是家喻户晓。然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至今不叫学院,也不叫大学,而叫学校。我们最看不起的名字,它却保留下来,不愿意改。但无可否认的是它确确实实是世界一流大学。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校长曾在北京说过一句话:“学校的任务是发挥学生的天才”。因为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物质存在很简单,包括仪器、设备、大楼等等,用财政拨款就能办齐,再改个光鲜的大名,似乎就能草鸡变凤凰了。
诚然,最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进步极快,学生在校人数,发论文数已稳居世界第一,创建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也处处可见。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对高水平教育机构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说明现有的高校体制不一定能完全满足中国多样化的需求,这才真正导致了各地对高校改名提档的热情,似乎改个名字就能提升档次。更有一层意思是,高校的“改名提档”完全可以作为一方主政官员、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以及高校领导的显赫政绩,这是更深层次的推手。然而,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文化传承和精神价值,缺了这些,盲目贪大求洋,只能与一流大学相去甚远。
三千年前,有哲人就说过:“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种。”哈佛校长在哈佛350周年校庆时说,进入哈佛的每个人都是金子,他的任务就是让这些金子发光。如今中国的高校频繁更名只能凸显教育浮躁,不知这些学校领导的脑子里,是否看重过如何让大学发挥学生天才的天职?是否有过增强大学文化和精神存在做好内功的意识?只要一个人头脑中的火种被点燃,那么,不管读的是什么样的大学,这个大学叫什么名字,他都能发光。(项向荣)
(来源:钱江晚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