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5岁老夫妻家中自杀

2015年11月19日01:52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上海85岁老夫妻家中自杀

  京华时报讯上海金山警方透露,11月15日上海金山区卫清西路交通路发生一起民宅火灾,造成一对85岁的老夫妻死亡,初步认定两人系自杀。

  送走亲人后两老人携手自杀

  据记者了解,11月15日上午,老人的孙辈来到他们住处探望了两人,于中午时分离开。下午1点半左右,隔壁邻居发现老人的住所冒出浓烟和火光。邻居一边报警,一边试图营救两位老人。

  据当时赶赴现场的民警回忆,他们赶到时,朱老伯的房间正冒出滚滚浓烟,花园的铁门用铁链锁上了,木质的房门也从里面反锁。民警和一起帮助施救的邻居都闻到了煤气味。消防人员到场后,很快将火势扑灭,但两位老人在屋内已经死亡。警方初步调查认定,两人为自杀。

  “他们是挨着躺着的,手拉着手。”邻居陈高山回忆,朱老伯的妻子瘫痪在床已经4年,为了方便照顾照料,原先两人的床呈L形摆放,但事发时床是并排的,“他是把床挪了位置,要一起走了。”

  照顾瘫痪妻不累及子女

  据邻居介绍,两位老人在50多岁时结为夫妻,已经相依相伴30多年。4年前,老婆婆不幸瘫痪在床,平日靠朱老伯照顾。两位老人都有子女,子女和孙辈会来探望。

  他们虽然是再婚夫妻,但感情一直很好。老伴瘫痪后,朱老伯向街道借了轮椅,经常推着老伴在花园里晒晒太阳。后来,老伴坐不住了,朱老伯想办法把轮椅改造成了小推床。

  一个多月前,老太太的女儿曾找到居委会做调解:朱老伯不让她进门看母亲。雷主任回忆,当时劝老伯将家里的钥匙配给女儿,可以让女儿随时上门照看。老伯表示,年纪大了,照顾不动了,如果子女愿意,可以上门来照顾。

  “在几年前,他是不愿意的,他不需要子女帮忙。”居委会也曾提出,是否需要将其老伴送至敬老院,或者两个人一起住进敬老院,有个照应,这一提议被朱老伯否决了。“他就是不肯说为什么。”雷主任说。最终,钥匙也没有配给女儿。

  雷主任介绍,11月14日,她还和朱老伯打了招呼,“看起来一切正常”。时隔一天,不幸却发生了。

  事发前感谢邻居照顾

  邻居回忆,老人曾在铁门上贴过一封“感谢信”,感谢信是用老太太的口吻叙述的,信中表示,非常感谢照顾自己的这些邻居,自己生病卧床多年,时日已经不多,是时候要“走了”。对于两位老人的不幸去世,邻居们都表示相当惋惜。

  朱老伯在家门口的院子里放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了一些祭祀的物品和8张百元钞票。陈高山询问他为何这样,朱老伯支支吾吾道,老伴身体不好,祈福一下。身为福建人的陈高山并不熟悉上海风俗,“我也就相信了,现在想来,他已经准备好了。”

  (新华社澎湃)

(来源:京华时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