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红楼梦学会在曹雪芹诞辰300周年宣布启动1990年出版的《红楼梦大辞典》的修订工作。众多红学著作中,《红楼梦大辞典》,由冯其庸、李希凡、邓庆佑、吕启祥、胡文彬、顾平旦、陶建基等知名红学专家共同编撰,是集大成式的《红楼梦》百科辞典。《红楼梦大辞典》出版后,成为学者、读者研习、欣赏《红楼梦》的必备工具书之一。
为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而修订
2010年,《红楼梦大辞典》曾出版增订本,如今,当年参与修订的不少专家已年过八旬,仍然提出了许多详细的修改意见。“冯其庸先生现在受身体条件限制无法参与,我的身体好一点,但眼睛也不行了。”25年前的《红楼梦大辞典》编者、著名红学家李希凡今年已89岁高龄,他在修订启动现场回忆了当年编纂辞典的过程。“当年,各种各样的稿纸都有,没有现代化的手段,我们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我记得当时写词条的都是第一流的专家,甚至包括医疗、建筑等方面的。” 李希凡说,辞典要不断地修订,因为不断有新的资料,撰稿人的见识也有限,第一版难免让人不满意,“出版以后,我们听到一些意见,自己也有一些意见,要修订第二版是必然的。”
“现在《红楼梦》的作者已经变成65个了,可能到明年,会有100个创作《红楼梦》的作者。”去年李希凡写过一篇文章《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确证》,他认为,在曹雪芹诞辰300周年时必须要有所作为,“这太荒唐可笑了,再不修订,《红楼梦》的作者都不知道是不是曹雪芹了。”
77岁的胡文彬是影响颇大的红学家,也是《红楼梦大辞典》当年的编者之一。“一部辞书将近30年不修改,这是不应该的。”胡文彬说,辞书应该十年左右修改一次,外国的大百科全书都是三到五年修改一次,就《红楼梦大辞典》这种辞书来讲,应该十年左右修改一次,因为新的人、新的著作不断出现,“我们这么长时间没修改,确实是应该进行全面的修改。”
新中国成立后卖了700万套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53年以“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校点整理的《红楼梦》。截至目前,累计销售各种版本的《红楼梦》近700万套。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发现读过三遍红楼梦的中国人超过了四千万。近一个世纪以来,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论著、文章不计其数,形成了相关学科“红学”。半个世纪以来,除面向大众读者的《红楼梦》校注外,一系列重要的《红楼梦》影印版本以及大量产生重要影响的红学研究著作陆续出版。
其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初版于1982年的《红楼梦》,迄今已销售460万套,成为当下最严谨、最普及的版本。这个整理本所用的底本是“程乙本”,整理的方式除了分段、标点之外,还改正了一些错别字,加了由俞平伯、华粹深、启功等先生合撰的注释。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当时还为该书题写了书名。沈尹默先生的这个题字我们现在仍在沿用,它还曾被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剧借用过。(陈梦溪)
(来源:北京晚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