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8日讯 (记者杜芳)今天,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发布《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报告指出,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总体趋好是其环境变化的重要特征,西藏高原仍为全球最洁净的地区之一。
报告显示,伴随着全球变暖的大趋势,西藏高原也正在变暖和变湿。因为高海拔区域的变暖更为剧烈,近50年来的西藏高原变暖超过全球同期平均升温率的2倍,是过去2000年中最温暖的时段。与此同时,西藏高原的水循环正在加强,冰川后退,积雪减少,河流径流量不同程度的增加。
在西藏高原变暖变湿趋势的影响下,西藏高原寒带、亚寒带东界西移,南界北移,温带区扩大,高寒草原面积增加,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推后,生长期延长,冬小麦适种海拔上限升高了133米,春青稞适种上限升高了550米,生态系统总体趋好。
生态系统的向好趋势除了自然因素影响外,也离不开人为因素的影响。研究证实,西藏、青海两省区及国家相关部委不断实施的各类环境和生态建设工程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效果显著。特别是青藏高原、西藏和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使得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遏制,环境质量呈现逐步改善的趋势。即便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条件下,也能让西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
“根据多年遥感监测,西藏高原植被覆盖本世纪以来有所增加。1998年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森林面积和储蓄量双增长。森林和灌丛将向西北扩张,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将增大。西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升。与本世纪初相比,青藏高原藏羚羊数量由8万头增加到约15万头。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的黑颈鹤约占全球数量的80%左右。”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徐柏青说。
如今西藏高原特别是西藏自治区的能源消费仍然以清洁能源为主、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专家表示,其污染物环境背景值明显低于人类活动密集区,与北极相当,仍为全球最洁净的地区之一。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强的背景下,西藏高原自然灾害将趋于活跃,特别是冰湖溃决灾害增多,冰川泥石流趋于活跃,特大灾害频率增加,巨灾发生概率增大,潜在灾害风险进一步增加。
《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认为,西藏高原未来发展应从西藏高原、特别是处于西藏高原地理位置中心和环境变化影响核心的西藏自治区的实际出发,抓住西藏高原环境变化中的机遇,减缓或预防西藏高原环境变化中的风险,制定长远环境变化影响应对战略和中近期环境变化影响应对措施。
(来源:中国经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