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丁村遗址是世界著名的含有古人类化石的旧石器时代遗址。2014至201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汾河以东塔儿山至汾河黄土台塬区间,调查发现了50余处旧石器和化石地点,并对其中3处遗址进行发掘,首次发现了丁村遗址群原地埋藏石器打制现场、人类用火遗迹、疑似人工石铺地面等重要考古文化现象。
丁村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丁村附近的汾河两岸,发现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华大地上首次发现和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它因发现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丁村人”而受世界瞩目。丁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和文化的缺环,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代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九龙洞遗址,考古工作者发掘面积35平方米,出土石制品2000余件,发现多个可以拼合的石制品密集分布片区——原地埋藏的原始人类石器制作现场。
该项目领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益人介绍说,在一处不到9平方米的区域内,集中分布着百余件石片、石核、大量碎屑,据分析这里很可能属于两个工匠同时打制石器的活动场所。“十分震撼,这在丁村遗址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全国范围内也很罕见。”
在过水洞遗址,考古工作者发掘面积30平方米,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石制品、碳屑、碳粒及少量红烧土块,疑为原始人野炊临时营地。
王益人说,发现的动物化石与石制品、碳堆、碳屑、红烧土块同时出现在黄土地层中,表明这是一处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临时营地——有可能是古人“野炊烧烤、分享食物”的场所。
在老虎坡遗址,考古工作者两年发掘15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600余件。其中在一个水平面上,密集分布着222件直径20厘米至45厘米的巨型角页岩石核、砾石和47件球形风化的花岗岩砾石。
王益人说,经过观察和实验,他们发现这些巨大的石核和砾石的重量均在人类个体能够搬运范围内(约15至30公斤),表明是经过刻意的挑选。“我们初步分析,可能是丁村人作为打制石器的原料储备;也可能为具有人工性质的建筑遗迹,如石铺地面等。以上推论还需要更多证据,但其人工性质则较为确切。”
日前,“丁村遗址群2015年考古现场研讨会”在山西襄汾县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10多位专家认为,发现的重要遗迹现象为研究丁村人的行为链条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为研究当时人类对原料的应用、技术的掌握、生存能力及对环境的改造能力等,提供了基本信息和重要材料。(记者王学涛 王卓伦)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