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系统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且围绕这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这五大理念可谓整个“十三五”规划的主线和灵魂,也是能否和过去的发展模式告别,真正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从实际情况看,“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过去30多年发展遇到问题的总结,也是下一个周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理论上的飞跃。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将发展的重心从“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转移至“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这意味着,“十三五”和以前十二个五年规划最大不同在于,以前十二个五年规划重视中国经济在“量”的层面的扩张,以“量”带动质的提升,而“十三五”则更注重“质”的飞跃,强调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并据此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而无论是创新、协调、绿色,还是开放和共享,都是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
以创新为例,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就经济创新力而言,在全球仍然处在落后行列,产业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缺失,产业竞争力受制于人的基本面依然存在。下一个五年,中国不可能继续走过去靠简单的投资和模仿实现经济扩张的老路,因为这条路的一系列“约束条件”已经触及天花板。当下的中国经济,传统增长动力趋弱,包括制造业、人口红利、投资、房地产、出口、消费在内的六架马车都已经筋疲力尽,难以为继,在缺乏创新情况下,中国经济面临急速下滑风险。模仿追赶式的增长走到终点,要么创新实现飞跃,要么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人类历史只给出了这两个答案。可以说,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发展动力亟须转换的情况下,没有创新发展,单纯依靠要素投入,是不可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此,“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可谓水到渠成。而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情同此理。面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面对环境资源硬约束,不消除区域发展鸿沟,地区差距太大,不重视环境治理和保护,发展的合法性不仅存疑,更重要的,发展的可持续性一定大打折扣。而共享发展则更是发展的目的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成果共享也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下转第三版)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