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我财经》专题
据媒体报道,地方债置换额将增至4万亿,或是为在建项目续资。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崔书文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这一说法目前还处在传言阶段,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不过这两年,国家一直在推动地方政府债券置换,以降低地方的融资成本,化解地方的债务压力,地方的利息支出也会减少。”
崔书文认为,现在看来,地方债置换额度增加几千亿是有可能的。因为一些在建项目在后续资金上,需要一些安排来填补缺口。另外,在家底摸清之后,现在有关地方债的风险基本是可控的,虽然有一些新的传言,但并不意味着地方债会出现多大问题。 (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雅坤)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接着来看今天财经今榜第二位的新闻。
据媒体报道,中国财政部计划再次增加今年地方置换债券额度。今年额度将从现在的3.2万亿元人民币增至3.8万亿-4万亿元,增幅最高达25%。最终额度还可能调整,且需要国务院批准。不过,财政部目前尚未证实这一消息。
有地方财政人士表示,目前并不清楚上述消息的口径。但今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规模约为7000亿元,与上述消息中透露的新增额度(6000亿-8000亿元)接近,可能上述消息提供的新增置换债券额度是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额度。而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地方财政收入快速下滑,偿债压力陡然增加,此前也有市场人士预计未来置换债券额度会进一步提高。您怎么看这一传言?置换债券额度增加的可能有多大?
【点评】崔书文
【追问】对3%的赤字率和60%的负债率“红线”,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近日提出质疑,认为这两条红线应该在实践中调整,引发市场对中国财政政策继续扩张的猜想。您怎么看朱光耀的这种质疑?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我国未来的赤字率是否会进一步扩大?
相关文章:
[我财经]徐洪才:震荡期现顶级卖单正常 部分解套见好
[我财经]徐洪才:"双11"掀跨境购物潮 国人有钱又任性
(来源:中国经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