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莫让“走后门”卖粮伤了粮农心

2015年11月11日15:38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新华时评:莫让“走后门”卖粮伤了粮农心

  新华网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张兴军、郑昕)今年以来,产粮大省河南丰收之后遭遇卖粮难,排队卖粮常态化,局地甚至出现了“走后门”卖粮现象:每车给验质员500元“好处费”,直接就能验质过磅。这种卖粮怪相令国家惠农政策打折扣,直接损害到农民利益。对这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理应严惩,让政策红利真正回到农民手里。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2142亿斤,比2013年增加100多亿斤。有关方面预计,2015年粮食产量将再创新高,由此实现“十二连增”。在连续丰收背景下,国有粮食仓储缺口越来越大。以东北地区为例,其在秋粮上市前整体缺口约600亿斤,有些地方甚至连搭建简易仓的土地都难找。

  从表面上看,仓储压力大是因,导致农民卖粮难甚至“走后门”,但反过来看,仓储压力大也是果,因为随着国家粮食收购价格的逐年提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断高涨。就小麦而言,从2006年启动托市收购以来,价格从当时的0.68元/斤涨至现在的1.18元/斤,几乎翻了一番。另外两大主粮品种稻谷和玉米,价格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农民打的粮多了,而仓容又相对不足、甚至成为稀缺资源,卖粮难的现象自然难以避免;而如果监管不力,部分库点工作人员便会找到借机“寻租”、侵害农民利益的空间,让国家本来希望农民赚到的钱,实际上装进某些人的口袋。

  要破解现阶段的卖粮难、杜绝需“走后门”卖粮等涉及腐败的收购乱象,短期需要盘活仓储资源、增加仓容供给,并且加强对于验质员等粮食收购人员的监管,防止“靠山吃山”。长远来看则应创新粮食收购模式和经营方式,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